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旅游 > 文化旅游 > 正文

富平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传捷报(图)

近期,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富平县朱氏针灸传统疗法、粗布纺织技艺、粉条制作技艺、面辣子制作技艺等4个非遗项目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针灸疗法"起源于石器时代。《黄帝内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晋代皇甫谧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

明末清初时期,传统针灸医学在城市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在当时的农村,针灸疗法依然盛行。

王寮镇仵新村朱俊民传承富平民间针灸疗法,先后到达山西省、西藏等地拜访名医和高僧研习针灸十多年。朱氏针灸的核心技艺被称为“华阳针法”,对常见的腰腿疼痛以及痛风、三叉神经痛、面瘫等疑难杂症取穴独特,疗效明显。

朱氏针灸以“朱氏华阳针法”为核心内容,其诊脉、取穴、用针别具一格,治疗效果明显。对一些特殊病症有其独特的诊治方法,并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治疗规程和方案。

其诊脉方式、取穴脉络和针灸手法符合中医针灸理论,弥补了传统针灸疗法的不足,拓展了针灸治疗范围,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例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日前,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10大类24个项目。

粗布,又称“土织布”“家布”。粗布历史悠久,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男耕女织的时代,富平粗布纺织技艺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更是农家女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无论是穿衣床品,还是婚丧嫁娶,粗布都是必备品。富平粗布还曾作为当地百姓的纳税之物,明代《富平县志》记载:“洪武年间,棉花地,一百八十把顷九亩二分九厘,征布三千七百六十一疋零二丈七寸四分”。

富平粗布纺织技艺较为复杂,因不同的织布机型而略有差异。一般有72道工序,主要包括纺线、缠筒、经线和织布四个方面。其中的水纺织法和挑线技艺,是富平粗布纺织的最明显特征。富平粗布样式较多,一般以白细布、条子布、大小方格布、提花格子布等为主,由不同的色彩和点线面组合而成,交织出多样的几何图案,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织布机有平机、腰机和拉机,其织布方法存在差异。

富平粗布织品色彩明快,清秀自然,具有质地柔软、吸汗性强、舒适透气等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改进,粗布产品或色彩鲜艳,或清淡典雅,或古朴大方,成为原生态的绿色生态环保佳品,深受人们的喜爱。2018年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富平县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传承古老的手工技艺,创新设计,精织细造,产品既融合现代人的审美与品味,又展现历史的厚重与温馨,充满着浓郁的乡情气息,是我国北方粗布织品的典型代表之一。

富平粉条制作技艺

粉条加工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随着手工技艺的不断发展,其加工技艺也在不断改良。富平粉条制作是以红薯为原料,其具体的历史渊源已无法追溯。据考证,清末,富平已出现粉条加工作坊。民国时,王寮、到贤一带的几个村存在一些户加工大户。解放初期,粉条加工收归于农村合作社。据《富平县志》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富平出现粉条加工专业村。

富平粉条以优选的荔枝香品种为最佳,具有"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之功效。

制作技艺主要由打浆、制粉、和面、漏粉、晾条等五大步骤,有选料、清洗、磨浆、沉淀、脱水、晾晒、阴干、发酵、打浆、调粉、漏粉等20道工序。传统工具均为村民自制,红薯原料一般为本地出产,纤维较长,出粉率高,粉面细腻。对气温有一定的要求,人力劳动量较大

富平粉条口感筋道、光滑耐嚼、久煮不烂、纯天然无添加剂,含糖量达到15%-20%。有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技艺中的制粉、和面、漏粉、晾条等工序,需要长期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富平红薯粉条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粉条技艺历史悠久,技艺工序讲究,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也给制做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据了解,截止目前,我县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1236条,公布“非遗”名录共69项。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有2项,分别是“阿宫腔”和“富平石刻”,省级有8项,市级有19项,各级非遗项目名录均位居全市前列。

面辣子也叫“蒸辣子模糊”,盛行于陕西渭北一带的农村,尤其以富平周围的县市较为有名。

小麦是关中区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据明清时期的《富平县志》记载,小麦在该时期已普遍种植,并作为重要赋税上交朝廷。中国是辣椒原产地之一,华夏族至晚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栽培了。《礼记·礼运》有:“五味(指酸、甜、苦、辣、咸)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秦椒是八百里秦川的特产,分为青、干两种,尤以干椒最为有名,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

面辣子也叫“蒸辣子模糊”,在民间有多种做法。基本做法分为辣子面的制作、面辣子的调和、面辣子的笼蒸三大步骤。包括制作辣子面、面辣子的调和、笼蒸。食用方法:将热馒头掰碎放入面辣子中,搅匀即可享用。

面辣子制作食材广泛,工序讲究,操作简单,使用器具为家常厨具,因而流传分布较广。它是一种有名的地方小吃,普及性较广,味道鲜香微辣,即可作为主食,又可作为配菜,开胃又暖胃,符合和满足了关中百姓的饮食习惯与口味喜好。它的制作方式,以调和与笼蒸的方式,体现了陕菜烹饪技艺的一大特点,对于研究陕西关中饮食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佐证。关中面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秦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和豆腐、黄花菜等其它配菜的适当烹调,使面辣子具有了开胃暖体、营养平衡等价值。

近年来,富平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非遗工作中坚持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展演交流和产品推介,鼓励企业文创产品进行开发,助力脱贫攻坚,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惠及人民群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倩倩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