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渭南新闻 > 正文

工业化城镇化 “双新”征途的“富平实践”

核心提示: 投资3.86亿元的金牛乳业建成投产,投资32亿元的神华热电联产项目如期并网发电,投资3.76亿元的圣唐乳业和总投资2.5亿元的4户闽商食品类项目投产达效,前海人寿云计算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入驻,富平高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

投资3.86亿元的金牛乳业建成投产,投资32亿元的神华热电联产项目如期并网发电,投资3.76亿元的圣唐乳业和总投资2.5亿元的4户闽商食品类项目投产达效,前海人寿云计算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入驻,富平高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

截至2019年岁末,园区入驻各类企业87家,同年完成工业产值160亿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庄里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强劲十足……

富平县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开启了工业化、城镇化“双新”良性循环的“驱动轮”,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齐头并进、互相融合,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庄里工业园区——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富平样板”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成为富平县执政者的时代命题。多年来,该县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找增量、挖存量,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企业、项目、园区协调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2016年11月16日,一个承载着富平县新型工业化的梦想之地,同时作为我省首批四个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的庄里试验区正式挂牌,和庄里工业园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实行镇园合一,融合发展。从此,这片123平方公里的热土翻开了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要勇闯改革深水区,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着力打造渭北平原新型工业发展的新高地。”富平县委常委、庄里试验区党委书记、庄里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永丽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了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他们按照“一心两轴三片区”空间发展布局,以“生态、文化、民生、产城融合”为引领,确定了“改革发展、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大任务,着力打好关中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绿色工业新区、渭北生态宜居新城的组合拳。

“不能新瓶装旧酒!”庄里试验区的决策者们心里十分清楚,要想实现试验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破”掉老机制,创“立”新体制,才能激发改革活力。于是,他们探索“区园合一”工作机制,组建了“五办五局一中心”工作部门,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无缝承接、不留空当”的原则,开启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小城市管理新模式,承接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600余项,将行政体制改革激发出来的干劲和活力,转化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成果,并为全省小城镇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庄里特色的新路子。在园区建设中,以实施新型工业化为重要引擎,经过数年发展,形成了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

园区规划已定,管委会运行启动,梧桐开始绽放。为了引得众多凤凰安家落户,试验区确立“用规划引领项目、用规划招商项目、用规划布局项目”的理念,采取主动推介、叩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方法,与知名企业洽谈,与行业协会对接。北新建材、延长化工科技产业园一期、轩文装配式房屋、奥美特新型铝单板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友研新材料、雨中情防水材料、中冶陕压PMC优质金属涂层等项目年内建成,以新动能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不但要把企业“招”进来,更要让他们“长”起来。试验区树立“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体发展”的思路,把同类企业集中规划布局,形成申泰新型门窗等3个“园中园”,从而达到企业抱团取暖、信息共享、互促发展的格局。诚如庄里试验区镇长、庄里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景龙所言,“园中园”发展布局,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利于互相配套发展、有利于统筹同步发展、有利于物流集中发送、有利于同业人才成长的目的。

富平高新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富平探索”

富阎融合双创园、富辰四路、金粟大道、燃气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工地热火朝天,一个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场面映入眼帘……

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新型城镇化就是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就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就是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的城镇化……”富平县县长张海乾给出了简洁而明朗的答案。他说,新型城镇化需要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走集约、绿色、环保、低碳的新路子。

做好城乡规划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项目支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

该县将富平高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验田”,不断加大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让昔日一片寂寥之地逐渐焕发出蓬勃发展的新活力。

让挂在墙上的平面蓝图,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中的景和物。该县以总规为统领、以控规为重点,着力将富平高新区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水清景美”的产业新城。经过数年的努力拼搏,“九通一平”及“四纵八横”道路基本建成,中小企业孵化中心、第二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成投运,富辰一路、富辰四路、金粟大道、友谊大桥“三路一桥”建设有序推进,频山大道品质提升工程高质量如期完工,石川河生态治理让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项目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该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精心研判,精准定位,将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主攻方向,组建招商队伍,形成强大招商引资力量,坚持洽谈一批企业,引进一批项目的理念,主要领导先后赴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叩门招商55次,引进了中德智慧产业园、富阎钱学森学校、张江6789集团产业园等项目,中交城市广场、中冶北新城市创新示范区等15个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为富平高新区发展储备强大动能。

是新型城镇化基础建设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来此纷纷投资建项目,还是项目建设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辅相成,互促互动,缺一不可!”富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小鹏说。

他表示,未来的富平高新区,将持续强化区域生态资源治理修复,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优美画卷。荆山塬将成为市民休憩休闲的“后花园”和“城市绿肺”,石川河、温泉河将成为富阎板块的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同时,经过探索与实践,他们围绕航空、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文化+”等主导产业定位,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大西安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新的“增长极”。

两轮驱动——

高质量发展的“富平速度”

无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富平样板”,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富平探索”,他们的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也并非一路凯歌。那么,他们是如何在风浪中靠近了发展的彼岸,又是如何跨过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以“两轮驱动”的方式实现了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呢?

“富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市委常委、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的一番话,为该县新型工业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明确了总体思路。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该县一边将富平高新区作为“试验田”进行探索和实践,一边及时总结经验,力争在全县全面开花。他们秉承质量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示范区、重点镇、新农村引导点建设为契机,创新方法,找准发展布局和定位,逐步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途径,不断提升富平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

一流的投资环境,是吸引项目进驻园区的强大磁场。为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富平县按照“精简、统一、高效、便民”原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让群众在线下“只进一扇门”、线上“只上一张网”。建立项目服务专员制度,推行“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班子运作、一套方案推进”的“四个一”服务工作机制,出台“一项目、一方案、一领导、一团队、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落地制度,不仅让项目引得进,还要落地快、见效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为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富平县积极行动,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一花引来百花香。正是有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富平外在形象的“高颜值”,使得新型工业化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十三五”以来,该县实施以“园区为平台、项目为抓手”战略,着力打造新兴产业“跳级版”和传统工业“升级版”,统筹生产力布局,推进资源集聚、企业集约,工业园区快速成长。中冶陕压、陕富面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红星乳业等3户企业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郭志英说,富平广大干部群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不断加大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和力度,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富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大君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