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网新闻 > 正文

中国民俗礼仪文化研讨会在渭南召开(组图)

核心提示: 5月10日下午,中国民俗礼仪文化研讨会在渭南召开。

5月10日下午,中国民俗礼仪文化研讨会在渭南召开。记者 杨春波 摄

渭南网(记者 陈冰娟 杨春波)5月10日下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术节”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民俗礼仪文化研讨会在渭南光明酒店召开,中国民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王勇超,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徐月凤和来自全国的民俗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民间艺术家参加了研讨会,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主持研讨会。

徐月凤在致辞中说,中国的民俗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质朴性,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花馍艺术节”和中国民俗礼仪文化研讨会的举办,鞭策和鼓励着渭南民间艺术工作者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希望渭南民间工作者能够以这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的长效机制,注重非物质遗产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推动非物质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向科学规范的道路。

研讨会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顾问陶立璠教授认为,花馍文化作为一项传统文化,既要向后看又要向前看,向后看是希望不要把传统的民俗文化丢掉,要传承民俗文化。向前看是要把花馍向产业化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好的融合,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更长久的发展。陕西省民协副主席、陕西省艺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修建桥教授认为,花馍最初是作为祭祀品用的,发展到现在,它与人们生活中的礼和仪息息相关,成为了最流行的吉祥物,手工技艺和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传承,我们必须继续保护和传承这份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与会人员还就如何让花馍艺术适应时代和市场要求进行创新,但又如何把握度的问题;花馍艺术要注重与地域的文化特色、表现方式等融合问题;花馍艺术要勇于和敢于面向市场,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更大效益等进行了研讨。同时,就新时代花馍艺术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万建中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各位与会人员的精彩发言和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各位专家代表前期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对于花馍艺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领域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提出自己了关于中国民俗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期望和建议,希望与会的各界人士积极探索花馍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民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王勇超,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徐月凤等参加研讨会。记者 杨春波 摄

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主持会议。记者 杨春波 摄

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徐月凤致辞。记者 杨春波 摄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顾问陶立璠教授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宋燕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原陕西省民协名誉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陕西省民协副主席、陕西省艺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修建桥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陕西省民协副主席、陕西师大教授张志春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陕西省民协副主席、西安市非遗办副主任王智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陈山桥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陕西省合阳县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史耀增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山西代县《代州风情》杂志主编李培根发言。记者 杨春波 摄

与会人员热烈讨论。记者 杨春波 摄

研讨会现场。记者 杨春波 摄

研讨会现场。记者 杨春波 摄

合影留念。记者 杨春波 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春波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