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网新闻 > 正文

渭南花馍:民间艺术瑰宝(组图)

核心提示: 花馍艺术在渭南所辖的11个县(市、区)均有传承,其中以合阳、大荔、澄城、华州、蒲城、富平等地最具特色。

渭南花馍。

陕西网(记者 张珂)渭南,因地处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之南而得名。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黄河、渭河、洛河三大水系在此交汇,素有“关中粮仓”之称。其丰饶的物产、富庶的生活,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也滋养了民间艺术花馍的产生与发展。如今,花馍已成为渭南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美轮美奂的花馍既是美的化身,又是情的使者,更是礼的载体,它贯穿于婚嫁、满月、庆寿、丧葬等各个阶段的人生礼仪之中。人们把美好的夙愿、虔诚的祝福以及对生活的憧憬、一起融进这一朵朵艺术之花中,真挚深情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

花馍艺术在渭南所辖的11个县(市、区)均有传承,其中以合阳、大荔、澄城、华州、蒲城、富平等地最具特色。目前,合阳面花、渭北(大荔)面花、澄城面花、华州面花均已入选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城面花和富平面花正在进行市级非遗项目申报。

有关花馍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汉代,起初多以祭祀为主。随着不断发展,如今这些花馍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婚嫁、寿诞、祭祀三大类别,各地的花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合阳花馍做工细腻、造型逼真、色彩鲜明、神态生动。在制作技艺上,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装饰性的花馍和作为底座的大馒头连成一体,代表作品有“娃娃馍”“贴花馄饨”;夸张性强的变体型,选取花鸟虫鱼、水果蔬菜等,神在似与不似之间,如端午节的“艾馍馍”;还有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十分壮观。

大荔花馍素雅大气,拙朴生动,意态纷呈,建筑特色鲜明。尤值一提的大荔县药王庙花馍,按药王庙建筑形状,逐件生捏熟蒸,后组装成一体,包括戏楼、庙门楼、庙门两侧铁旗杄、牌楼、石狮、前后殿、万人伞、两侧龙虎镇守的药王洞(寝室)等10余种,面积约25平方米。其中戏楼、前后殿高约50厘米、宽40厘米,气势宏伟。特别是庙门、牌楼外饰,雕梁画栋,古建雄风,石狮石虎,火眼金睛,颇具大西北狂风卷沙之势态。大荔面花在省、市大赛中多次夺魁,被称为“中华一绝”。

华州花馍造型质朴、简洁明晰,不以神似而以形似为特色,一般不着色,保持了面粉本身的素白。华州花馍的代表作品有“谷卷”和“高馍盘”,都是大型的组合体。“谷卷”的形体是虎头、龙身、凤尾,远观似虎,近看变化无穷。“高馍盘”多用于婚礼喜庆场面,高丈余,重百斤,一般为七层。

澄城以祭祀花馍为主,最有特色的便是丧葬礼馍,民间常说的白事,以白示孝,但蒸的花馍却是花花绿绿,色彩鲜艳,借以表达对逝者灵魂升天的祈祷,花馍上的戏剧人物也有陪葬的意思,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民间信仰。

为了传承花馍这门民间艺术,渭南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在建立健全符合渭南实际、具有渭南特点的保护机制上做文章,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上下功夫,积极推动花馍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使古老的花馍艺术重新焕发旺盛生命力,在新时代广阔的舞台上“活”起来。

制作工艺

花馍的制作要经过发酵、揉面、捏制等程序。在捏制过程中需要用到搓、捻、擀、剪、切、扎、接、卷、拨、揪、压等多种手法,使用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工具,就地取材以红枣、花椒、玉米等为辅助材料,方可制出一个花馍的半成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饧面,以保证馍的表皮湿润光滑、逼真形象、精细而不干裂。随后上笼蒸制,约50分钟出锅后趁热着色,这样才能使花馍色泽艳丽不易脱色。

花馍种类

动物篇。渭南花馍造型多样,其中以动物和花草最为丰富,动物类多以虎(清明节老虎、谷卷老虎、虎变娃)、龙、蛇、兔、老鼠、牛、马、羊、狗、猪等十二生肖为主,还有鱼(单鱼、双鱼、麦罢鱼)、鸟(凤凰、鹤、喜鹊、鹣鹣、鸡)、狮子、猫、蝙蝠、麒麟等动物造型。花草方面多以牡丹、荷花、梅花、菊花做装饰。随着时代的发展,聪明的民间艺人把石榴、桃子、西瓜、草莓等水果也作为创作内容,塑造出了颜色鲜艳、造型逼真的果蔬面花。

人物类。人物造型类花馍艺术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内容多以刘海戏金蟾、麻姑献寿、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莲里生子、喜娃等,以及24孝故事为主,造型拙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意态纷呈。

建筑类。在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人们把面“塑”成纪念药王孙思邈的药王庙、药王洞、蜗牛山、旗杆、大殿戏庙等建筑,用指尖捏出了新世界”。阿寿村的药王庙祭祀花馍是现今全国唯一的一种大型建筑式样的祭祀花馍。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创新机制,加强培训力度,创新宣传形式,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设立传承基地、举办花馍培训班、开展传承展演等方式,不断扩大渭南非遗文化社会影响力,使非遗文化实现了由“天折”向“勃发”的转变,“指尖技艺”也正在逐渐转化为“指尖经济”,带动更多群众成为优秀民间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和传播者。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百鸟朝凤馍。

鱼儿娃馍。

孔雀开屏馍。

孔雀开屏馍。

虎头造型。

一把剪刀,一个梳子,一个笔帽,都是做花馍的主要工具。

用于装饰的馍花。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渭南花馍。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珂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