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渭南新闻 > 正文

渭南市全域旅游工作发展纪实

核心提示: 几千年山骨水魂的滋养,渭南已然成长为秦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美丽渭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美好形象在中国版图上熠熠生辉,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渭南老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渭华起义红色景区成为我市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华山旅游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增速达21%,增长率创历史最高水平

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文 崔正博/图

巍巍华山入云端,滔滔渭水富渭南。

几千年山骨水魂的滋养,渭南已然成长为秦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美丽渭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美好形象在中国版图上熠熠生辉,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2017年,“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并成为全国旅游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对接“大众旅游时代”,既是新课题,又是大命题。全域大景区旅游版图的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以整合优化存量旅游资源、打造新型特色旅游集聚区域为重点,全力构建“一核一心四带十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全市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回顾我市旅游业走过的发展之路,从华山景区的“一枝独秀”,逐步蜕变成“南山、东水、北人文、西航空”四大旅游带等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服务显著提升。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0亿元,同比均达到35%以上。

顶层设计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在世界发展进入“旅游时代”的当下,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

对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关键时期的渭南来说,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构建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旅游系统,是全市转型升级,挖掘发展潜力的重要抓手。

而地处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渭南,具有厚重的人文历史与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

巍巍华山、悠悠渭水,孕育了秦腔、老腔、同州梆子、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诗经文化、沙苑文化等一本本厚重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渭华起义旧址、渭北革命根据地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镌刻下共产党奋斗的足迹;蒲城桥陵等数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遥远的星座闪烁着神奇的亮光。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在华夏文明史大舞台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我市迅速搭上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

在中省推进会后,市政府召开常务会传达学习中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大会精神,专题研究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确立以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整合山、水、城、陵特色资源,规划“一核一心四带十区”产业空间格局。

“一核”,即体现华夏形象和文化根脉的华山核心旅游景区,“一心”,即建设渭南综合功能中心旅游区。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新建成的城市文化、体育、旅游医疗设施,整合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优势,依托高铁、高速公路、旅游专线枢纽,建设辐射全市的综合功能平台。“四带”,即集中力量构建“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带”“黄河风情旅游带”“渭北人文旅游带”和“红色及航空旅游带”。“十区”,即引导旅游资源和要素向标志性区域集聚,建设大华山休闲度假区、韩城古城文化区、富平红色及陶艺文化区等十个旅游区域,形成旅游产业重要空间载体。

随后,渭南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制定了《渭南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编制规划了《渭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渭南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华阴、华州、合阳等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经政府同意并实施,大荔、临渭、蒲城、白水等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已完成,澄城、富平、潼关等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也有序开展。

在资金保障上,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共列支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宣传营销、规划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财政每年拨付20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旅游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厕所革命”、旅游宣传营销、旅游商品研发、新业态培育和乡村旅游扶贫。

绘就的蓝图,明确的规划,吹响了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冲锋号。

提升品牌 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说到渭南的景区,奇险峻秀的华山定是全域旅游的绝妙一笔,目前华山景区已经入选“中国十大生态旅游景区”。

华山的美,是千姿百态的,它既彰显了北方的豪迈气势,又谱写出中华之魂的大气凛然,且不乏婉约柔美的少女情怀和水墨丹青般的清新淡雅……万丈山门依天开,浩瀚星辰手摘来,一峰一景皆是情,一山一韵在其中。

全力推动“大华山”旅游格局的形成,深度开发华山景区核心产品,做足山上、山下两篇文章,擦亮我市旅游的金字招牌,是做好全市旅游提档升级的关键一笔。

在山上,投资5.3亿元修建了西线索道,形成了东上西下的游览环线,增加山上容量;自西线索道开放以来,2018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华山景区接待购票登山游客19.46万人次。

在山下,完善交通服务体系,建成了华山、少华山、大荔自驾露营地,完成5条国道、7条省道、3条高速及沿黄观光路857.6公里道路绿化工程,建成旅游生态驿站29个。在市内,以华岳路为中心线,连接华山景区和华阴中心城区主轴,打造山下旅游景观大道,将过去的华山景区一个点延伸为一个山城相连的大型旅游山岳板块。华阴市免费公交,大荔县、华州区通往县域重点景区的公交已经开通。较早建成开放的仙峪景区已经成为周边游的新宠。

以华旅为龙头,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成了清心温泉、房车旅居车营地,沉香湖、圣母湖、宝莲湖等水面景观,华山文化演艺中心、华山古柏行景观恢复、华山冰雪仙境乐等优质服务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华山医养中心的体检中心项目自2017年开业以来,已经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赞誉。目前,华阴市共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四星级温泉类企业1个、3A级景区4个。这些项目为大华山旅游圈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升华山旅游文化品牌。为做大华山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华阴市每月推出一场定位高、面向广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华山论道、“华山论剑”国际围棋大赛、秦岭论坛、中华五岳联盟年会、玫瑰花海灯光节、桃花文化旅游节、香椿采摘旅游节、秋千文化艺术节等多场节庆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吸引了各方宾客,日益形成影响力。

智慧旅游建设促进高效旅游服务。2016年,华阴在渭南市率先建成运行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暨智慧旅游数据中心,对全市3A级以上景区进行视频监控、景区客流量检测数据对接,华山景区及公安、交通、气象、统计、扶贫等数据也已经全部接入,实现了数据共享,智慧管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尤其是在假日期间,大数据中心配合科学完善的假日旅游应急系统,为全市安全、有序,高效、平稳地接待服务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红色传承 打造全域旅游新品牌

喊一声你的名字莺啼杏花雨高塘山川都是你的足迹……

2018年4月28日,全国瞩目的渭华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在华州区成功举办。

90年前的这一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发生了震动西北、波及全国的渭华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一座不朽丰碑。

90年后的这一天,渭华起义熔铸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依然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动力。

冬日早晨,金色阳光温情抚摸着高塘这片红色热土,站在渭华干部学院700平方米的展厅,素洁明亮。从渭华起义教育基地放眼看去,雪松挺拔,杜鹃怒放,草坪如茵,道路平坦。火炬造型的路灯,书写着“渭华起义纪念馆”大字的巨石,于无声中透露着典雅庄重,肃穆祥和。

90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渭华起义红色景区迎来游客井喷式增长,渭华起义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余忠民说:“渭华起义纪念馆近年来参观人数呈逐年增长之势。2016年,全年参观人数37万人。2017年,全年参观人数42万人。2018,从1月至5月4日,参观人数已达49.5万人。尤其‘4.·28’以后,一天人数就达到5000人。”

渭华起义红色景区是我市近年来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实现渭华起义、富平红色景区与陕甘边红色旅游景区融合共享发展,我市编制了《渭南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双核驱动、三线联动、四区协同”的红色旅游大景区。

“依靠富平青少年教育基地、华州渭华起义纪念基地双核,做好‘红色历史探寻线、红色信仰追寻线、红色文化体验线’三线,打造‘民族觉醒、革命星火’‘红色政权、革命传承’‘红色交通、革命枢纽’‘民族解放、革命成功’四个红色旅游区,将全市的红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市文物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项目是推动理念落地的关键。

2018年,全市策划包装重点旅游项目101个,其中在建旅游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231.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完成投资109亿元。其中,在红色旅游项目上,富平策划包装的4个红色旅游项目已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5476万元;合阳的初心公园、临渭区军事博览园、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园、渭华干部学院、毛氏始祖源地已经面向游客开放。

“我们将加快包森纪念馆、李敷仁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建设步伐,加强与兄弟县(区),特别是周边县(区)红色旅游景区的业务合作,加强景区宣传,结合当下的研学旅行活动,不断提升红色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力争更大的社会效能。”在渭南市红色旅游发展研讨会上,蒲城文物旅游局局长赵晓峰介绍道。

“我们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盘活全市各个县(市、区)的60余个红色旅游资源,以主题体验、文化休闲为内容,形成‘承载红色文化传承基因、旅游休闲接待、生态环境涵养、新农村建设、产业融合升级’五大功能产业集群,将全市打造成中国全新复合型红色旅游目的地。”市文物旅游局局长刘忠生介绍道。

文旅融合 增强乡村、民俗旅游魅力

现在提起大荔,首先进入脑海里的画面就是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美丽乡村,也因此,乡村旅游成了大荔一大特色产业。在大荔县官池镇丰裕村,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村支部书记脱口而出:“我们村有农家乐一条街,把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吸引回村了,而且还能自产自销当地的农产品,各户生意都不错。”

“在自家办农家乐,一年都能收入10万元左右,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户农家乐经营户王女士乐呵呵地说。

而临渭区则是农村环境改善与乡村旅游完美融合的典范。

按照“现代农业导向、特色小镇融合、田园风光衬托、生态景观点缀”的思路,立足第一产业用地性质、采用第二产业管理模式、附加第三产业服务功能,举全区之力建设渭南葡萄产业园,已经被评为4A级景区。该景区不但吸引了省内外的无数观光客采摘体验,更引领了渭南葡萄产业发展,促使临渭区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景观农业区转变。

“2018年我们下邽镇屈驾村农民仅葡萄种植一项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上有30家买了小车,10余家在城里买了单元房,有的还在镇上买起了门面房。”屈驾村村委会主任田忙郎满脸自豪地说。

华阴市仙峪村充分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周末休闲游,已初见成效;富平县中合村、白水县尧头村、澄城县吴坡生态环境体验游、历史文化纪念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乡村农家乐等旅游服务,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为推动旅游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我市印发了《渭南市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渭南市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整合优化旅游线路、产品,形成了涵盖特色、精品、沿黄、渭北水乡、名山大川、户外慢城、美丽乡村、渭南旅游产品体系,策划推出了一批季节旅游产品和节假日渭南旅游精品线路。

策划包装一批民俗旅游项目,其中,蒲城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主题改造项目已完成;潼关东山景区的女娲温泉、住宿酒店、风情小吃街等项目已建成开放;白水县“两山一湖”生态旅游景区山庄酒店、苹果小镇建设项目主体已建成,水上乐园、山地跑马场、景区房车营地已投入运营。

开展各类活动,利用民俗文化拓展乡村旅游内涵。2018年以来,我市积极办好“临渭欢乐春节灯展”“白水谷雨祭祀仓颉”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依托农业公园,现代农业园等发展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推出秋千节、酥梨节、槐花节、桃花节、杏花节、枣花节、荷花节、油菜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和各类古庙会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

“未来,我们要加快民宿、特色酒店建设,增强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将半日游延长为一日游、两日游,解决‘来客易、留客难’问题,提高渭南的品牌影响力,为加快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发挥旅游产业的引擎作用。”谈及今后的发展,市文物旅游局局长刘忠生如是说。

阅尽无边景,烟雨看秦东。美丽渭南,诗韵流淌,全域旅游,扬帆远航。一组组数字、一项项成绩,见证着我市旅游业前进的铿锵脚步,也书写着全市旅游业进入全新发展时期的辉煌篇章。我们相信,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渭南这片山河圣地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大君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