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摘报 > 正文

改革脚步不停息!渭南10项改革实践受中省肯定

全面深化改革

12月20日,记者从市委改革办获悉,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创新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十项工作机制”、华阴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10项改革实践先后受到中省肯定,被市委、市政府表彰授予渭南市优秀改革案例特别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深改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重要任务、重要方法和重要载体,紧扣中省部署和全市重点工作,聚焦问题导向和民生取向,突出精准发力和落地见效,结合实践,大胆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全面发力、精准实施、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创新形成一批优秀改革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其中,10项改革实践和经验得到中省肯定和推广。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鼓励全市各级各领域探索创新,挖掘和总结一批改革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层层推选、专家评审和会议审议,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表彰决定,对全市9大领域推选出的40项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进行通报表彰。

我市受到中省肯定的10项改革案例

1、“十项工作机制”推动改革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积极谋划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狠抓改革落地作为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具体行动,围绕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工作体系和落实机制,2016年初,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推行“改革主体责任制、改革会议协调制、改革台账管理制、改革方案研评制、改革试点包联制、改革督办督察制、改革培训调研制、改革动态报送制、改革民主评议制和改革目标考核制”十项工作机制,并先后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督察考核办法(试行)》《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专项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形成了一套“如何推进改革落实”的实践方法。通过推广和运用“十项机制”,构建了独具特色、科学管用、系统务实的推进改革落地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有效、有力的推动了全市各项改革任务精准实施、精准落地、精准达效,确保了渭南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省对市年度目标考核中站稳第一方阵,一大批渭南改革成果和经验受到中省肯定。2016年5月,全省首次改革办主任会议在渭南召开,面向全省改革系统推介渭南“十项工作机制”经验做法;2017年1月,在2017年中国改革年会上,渭南“十项工作机制推改革落地生根”又作为典型经验,被《改革内参》向全国推介。

2、渭南“车驾管”改革打造人民满意车管所

近年来,渭南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问题为导向,以民意为引领,全力推进车驾管“放管服”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赢得一片掌声。率先实施简政放权,车驾管业务下放率达到80%以上,在城区设立了6个便民服务站,实现了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年均上百万人次的车驾管业务可在当地办理,为群众节约经济成本数亿元;先后推出首个965126车驾管声讯服务热线,推行双休日开门办理部分车驾管业务等多项创新性便民举措;全面落实部省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车驾管业务“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车驾管”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被中省市各级媒体多次报道,今年被省、市改革办评为“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市级车管所2016、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环境热线》人民满意“十佳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车辆管理所”(一等车管所)称号。

3、财政“一卡通”改革 助推三农发展

针对长期以来惠民补贴发放中存在的多部门管理、多渠道发放、群众领取不便和资金监管难等问题,我市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财政“一卡通”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全市建立县级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支付中心,整合发放渠道,将城乡群众60多项生产、生活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由支付中心通过代发金融机构,直接支付到群众“财政惠民补贴卡”中,并实现就近发放。改革以来,全市共制发补贴卡149万张,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19亿元,实现了补贴资金管理“统一拨”、资金账户“一户管”、资金发放“一卡发”、为民服务“一站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全国率先开展“一卡通”担保贷款试点。依托“一卡通”支付方式改革基础,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开展财政“一卡通”担保贷款试点,以农民手中的“一卡通”为担保,提供5万元以内生产资金贷款。改革以来,全市累计投放担保贷款39.7亿元,惠及全市12.6万户群众,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补贴资金效应,缓解了农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该项改革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案例。

4、“放管服”改革“6655”工程的成功探索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以“6张权力清单”“6大服务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为基本框架的“放管服”改革“6655”工程,加大取消下放力度,市级审批事项减少66.7%,中介服务事项减少60%,收费事项减少66%。大力压缩审批时限,一般性事项办理时间普遍压缩50%,施工许可证全流程办理压缩到90个工作日,企业开办登记可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在四个县区进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对106项审批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四种方式管理。建成市、县行政服务大厅14个、镇级行政服务中心128个、村级便民服务室1936个,实现了办事“进一扇门”。公开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清单,50%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可办,9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面推开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将服务网络延伸到村,规范了“最后一公里”权力运行,群众办事实现了“小事不出村”。

5、华阴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作为全国试点县市,华阴市始终坚持司法公正与问题导向原则,率先完成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在参审范围、参与调解、履职保障、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大选拔个个精英。通过两次随机抽选,逐村、社区从全市27万人口中确定60名人民陪审员,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任命,并公开颁证宣誓。常培训人人在行。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设置陪审员陪审案件的上限和下限。采取集中培训与庭审学习相结合、陪审员代表外出考察、到试点法院学习交流等方法,不断提升参审水平。严考核处处规范。完善制定了《华阴市人民陪审员培训管理使用考核办法》和《履职保障若干规定》等,设立了专门的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工作室,建立陪审员信息库和执法档案,强化参审考核。2018年4月27日《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华阴法院试点中提出的“人民陪审员选任采取司法行政机关选任、人大任命、法院使用”的思路以及合理界定参审范围、强化履职保障等成果得到体现。《华阴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初见成效》等多篇文章先后在中省市媒体刊发,并获得广泛好评。

6、富平“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扎实开展

立足县域规划多部门编制、相互不一、多头管理、数据打架的突出现象,富平县紧抓2014年被住建部确定为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契机,整合力量,先行先试,深入改革,形成了“三个一”试点成果,实现了多规合一、并联审批、效率提升,使规划申请材料由21项精简到8项,审批时限由8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顶层设计、一规引领”,横向统筹国土、教育、环保、林业、交通专项规划,纵向衔接县镇村三级空间利用,做到县域“一规引领、一张蓝图”。“边界管理、一图管控”,构建了县域“三区七线”空间管控体系,立体规划,三维审批,实现城规与土规“两图”合一。“效能创新、一套机制”,强化规委会职责、扩展规委会职能,制定《富平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细则》,统筹管理审核“多规合一”事权,形成了统一的规划编制管理协调机制。几年来,富平“多规合一”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驻村规划制度经验在中省市推广。

7、大荔“旅游+”融合发展提升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后,大荔县委、县政府提出“让农村和城市一样美好,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的奋斗目标,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三大革命”和“五年大栽树”活动。同时又创新性地提出了“融入大华山旅游经济圈,把大荔建成西安人的后花园”思路,全面打响“北国江南”“关中沙海”“天下粮仓”“醉美黄河”四大旅游品牌,高标准建设“多彩渔村”“田园长安”等田园综合体,打造平罗、畅家等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百公里百万亩美丽产业风景区,冠名开通了“美丽大荔号”高铁旅游专列,定期举办美丽大荔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名校龙舟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冬枣节”“槐花节”等特色节会。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20多项国家荣誉,走上了一条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的“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8、合阳沟北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探索

近年来,合阳县沟北村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发展生产力要素被逐一激活,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型,做法和经验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活水源头”。规范流程树样板。确定了“十二步工作程序”,实施“七权同确”发证稳定民心,开展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八步六清”工作方法,实行“三级管控”全力打造“股份农民”新样板。多轮驱动促发展。依托村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优势,通过产业服务创收益、自营项目增收益、参股经营添收益、物业租赁保收益等措施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项重点”促增收。创新集体引领、劳务用工、土地流转、集体分红等改革举措,充分发挥了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优势,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2018年,沟北村将42.3万元集体总收益率先提取27万元公益金,优先对90户贫困户予以每户3000元的资金帮扶,每名股东分得了62元到108元的红利。

9、华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自2017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以来,华州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铺开的原则,以产业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目标,扎实有序推动各项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针对村级成员身份界定这一难题,该区坚持“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的原则,聘请律师对“问题成员”逐一调查核实,最终解决了“谁能分红”的问题。针对长期被村民非法占用河滩地的问题,该区通过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讲政策,召开村民大会表决的方式,终于收回了属于集体的机动地。针对如何盘活“沉睡”集体资产的问题,该区采取“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截止目前,全区135个村(社区),1358个组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认定、股权设置、股份量化、成立组织等工作,共核清资源性资产120.63万亩,经营性资产7553万元,非经营性资产8.87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2万人。

10、富平庄里“市直管镇”改革试点迸发发展活力

2015年,我市紧抓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庄里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契机,启动开展富平县庄里镇级小城市“市管镇”模式改革探索,大胆走出了一条减少行政层级的行政体制改革新路径。“市管镇”模式其核心是赋权增能、简洁高效、自主创新。主要做法一是按照“镇园合一”、“三镇合一”的规划设想,通过将富平县庄里工业园区和庄里镇政府合署办公,将梅家坪镇、齐村镇并入庄里镇等措施,设置庄里镇“五办五局一中心”的工作机构,减少政府机构数目,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二是建立“市镇直通13+1机制”,将庄里镇与其他县(市、区)政府同等对待。三是按照“能放尽放、有需则给”的原则,赋予庄里镇全面的县级政府管理职能,包括经济管理权限、财政税收权、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等。四是通过开展多规合一、成立专项投资基金、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创新投融资体制、全面开展自主创新等措施加大改革扶持力度。“市管镇”模式的大胆探索,得到了中省的认可和好评,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典型案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珂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