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网新闻 > 正文

中国传统村落 灵泉村

核心提示: 合阳县灵泉村位于县城以东15公里的黄河西原。多种史料证实,两千多年前,这里已形成村落,至唐初村落已有一定规模。明初党氏家族从山西移民来灵泉村后,艰苦奋斗,丁繁族壮,至晚明时部分族人的商业经营小有起色。勤奋的精神,精细的管理,使他们很快发财致富。党氏家族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当文化和财富结合后,便结出历史建筑的硕果。今天灵泉村保存下来的福山古建筑群、老城堡中的古建筑和众多记事石碑,就是灵泉村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缩影。

合阳县灵泉村位于县城以东15公里的黄河西原。多种史料证实,两千多年前,这里已形成村落,至唐初村落已有一定规模。明初党氏家族从山西移民来灵泉村后,艰苦奋斗,丁繁族壮,至晚明时部分族人的商业经营小有起色。勤奋的精神,精细的管理,使他们很快发财致富。党氏家族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当文化和财富结合后,便结出历史建筑的硕果。今天灵泉村保存下来的福山古建筑群、老城堡中的古建筑和众多记事石碑,就是灵泉村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缩影。

传统村落特点

完整性——村落的格局肌理相对清晰完整,传统建筑有一定的占地规模,有较完整的村貌、建筑、街道以及庙宇、戏台、桥梁、水井、碑石等,不能是支离破碎的。

历史性—— 村落有一定的历史且这历史还被村落记忆着,建筑有一定的久远度,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及考古价值。

独特性 ——在选址、规划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保存一些有特点的地域性建筑;并且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性——传统村落不同于古建,古建属于过去时,而传统村落的乡土建筑是现在时的;也不是“文保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有居民居住和生活,且传承着独特民风民俗的。

灵泉村古村落历史文化建筑

01 福山建筑群

福山建筑群由前院、后院和偏院组成,山顶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2135平方米。另有长220m、宽3m的砖石砌筑的山路。前院由山门、钟鼓楼、药王殿(供奉十代名医)、三义殿(供奉蜀汉刘、关、张三兄弟)、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及菩萨)、两旁配殿(分别供奉送子娘娘和三圣母)组成。后院主建筑为上下两层的三清阁,供奉道教三清诸神。两厢分别为玄武殿(供奉玄武大帝)和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三清阁旁是高耸的魁星塔。西南偏院为印光堂,主房供奉诞生于合阳县赤东村的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另有转角楼和两座生活用房。福山周围群柏竞秀,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13棵。

02 灵泉村老城堡

灵泉村老城墙整体保存较好,现存周长1915m。城墙的东、南、西三面建有砖切的城门。据现存石碑记载,康熙 五十七年(1718),先筑南城墙城门,从咸丰三年(1853)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筑四周城墙,并形成 南门和西门一角组成的瓮城。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520m,南北宽437m。现存最高处约9m,墙基宽6.3m, 顶宽2m左右。西城门和南城门洞高4.3—4.8m,门洞宽3.2m。南门外上方石碑刻“人心安堵”,内上方石刻“财阜南熏”。西门外上方石刻“金汤巩固”,内上方石刻“笏柱西爽”。门框门扇以铁皮铁钉包裹,给人以牢不可破之感,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党氏祖祠

党氏祖祠现存两座,一为老祠堂,一为南祠堂。老祠堂座西向东,由大门、南北厢房、献殿、上殿组成。东西长38.5m,南北宽12.3m,面积0.71亩,整体保存完好。据民国12年(1923)重修党氏祖祠碑记,祠堂创建年月无考,仅留明天启间三代祖宗碑记和乾隆间上梁铭文,现存结构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所修。大门开间2.9m,进深4.1m两边分别是老井房和门卫室。大门看墙上一幅砖雕对联:“受姓西来瓜绵椒衍,修祠东向山峙河横。”祠内南北厢房面阔三间10m,通深3.2m。厢房檐下悬垂雕花柱头,和谐对称。献殿面阔3间11m,进深5.8m,大梁以驼峰承托,前后檐下分别用木扇隔开。上殿面阔3间,明柱支撑,结构匀称,庄严肃穆。老祠堂以其完好的结构,被《白鹿原》等多部电视剧选为拍摄场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4 三义庙

南城门内侧的三义庙,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座西向东,面阔4间宽13m,进深9m。前檐开阔无檐墙,形似戏台。前台是咸丰五年(1855)聚义永商号捐献的“十王子进宝”青石栏杆,和两只1.3m高的石狮子背负的方斗旗杆。三义庙北壁,镶嵌着道光十四年(1834)《增修三义庙献殿碑记》,和咸丰三年(1853)《重修后池暨村西南围墙碑记》。恒聚昌商号为三义庙雕刻的大幅金彩木板对联,仍保存完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5 老综合厂

党氏老祠堂南邻,是1958年由清代党氏分祠堂改建的村集体综合厂。这座建筑座西向东,面阔11间,长42m,全由清代老祠堂原件搭建而成。前边是穿廊式厅房,柱头是悬空的龙头。后院建两层青砖楼房,院落进深37.5m,虽是后来改建,建筑布局仍见古朴典雅的风格。

06 居民老宅子

清代灵泉村人经商发财后,花去相当的财力建筑关中传统的“四合头”宅院。老宅院上房供奉祖先,用材和建筑工艺考究;门房做客厅会客议事;两边厦房按照住宿、做饭和保管物件需要,隔成大小不同的房间。经济富裕的人家,往往盖成前后两院。这样的院落从门窗、照壁到屋脊,雕刻工艺更臻完善。目前村中完整或部分保留的宅院,有9户人家。如经济条件许可,经重修后可恢复原有结构。

07 古井、古树、古池塘

古井——灵泉村现存三口古井,分别是东井、西井和后井。东井有砖石砌筑的井台和井房,井房门楣上方嵌一块石碑,上书“道通四海”。井房内壁神龛两边的对联是:“井如德水千秋湧,神佑灵泉万代流。”旁边的《灵村重浚东井并合宇碑记》等4块小石碑,记载着乾隆到光绪间历次修井之事。井口石条围砌,井架、辘轳支架俱在,形制基本完好。西井位于党氏老祠堂南邻,有井房覆盖。后井无井房,暂将井口压盖。三口老井是村民多年的吃水井,洽川自来水上原后,三口老井停止使用。

古树——村中保存两株老槐树,树龄都在500年以上。一株是陕西著名学者党晴梵先生祖先所植,现在村东原党家门口;另一株是湾里党家的。两棵古槐的主干均已空洞,加之路面硬化后树根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以致出现树枝枯萎的现象,目前急需保护。

古池塘——村东现存的池塘,是一处老水池。水池面积约5亩,周围蓝砖围砌,间以青石构件,池坡有老磨盘铺砌。池塘东南有溢洪道,池东壁镶嵌着道光间重修池塘的碑记。每到雨天,各巷道雨水通过水道水流入池塘,池水至今仍是群众的辅助用水。

08 村东老寨子

灵泉村老寨子位于村东400米处的黄河西原上,是清代同治年间为防止回民起义侵扰而建的。寨子三面环沟,唯西一条小路与寨内相连。寨子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50m,南北宽70m,墙体残高2—6m,基宽6m。该寨址是合阳古代军事斗争的产物,2003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09 传统庙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前后三天,是传统的福山庙会期,现更名为福山祈福节,届时天未明,黄河沿岸各村的人们,携儿带女,带上祭品,前去祭拜福山神灵。此时的福山庙院,鞭炮震耳,香烟缭绕,上山的人摩肩接踵,把狭窄的山路挤得水泄不通。尤其是大雄宝殿、送子娘娘殿和药王殿前,祭祀敬献的,求神抽签的,有病求药的,虔诚还愿的,进进出出,拥挤不堪。福山门外广场上,五光十色的商业摊点,忙不迭地推销着各自的商品。各种游艺和杂耍地摊前,围满了好奇的青少年,山上山下一派热闹景象。三天庙会,有数万人参与其间。

10 精雕细刻的砖雕和栩栩如生的木刻

11 名人轶事

A 党守素 据陕西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合阳籍李静慈先生(已故)考证,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大将党守素,是灵泉村人。党守素被封为威武将军,曾镇守兰州,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党守素与李过、高一功等随高夫人归明抗清,后同刘宗敏、刘体仁等辗转鄂、陕、川边界坚持抗清斗争,以致在陕南大山中隐姓埋名,消声隐迹。至解放前,党氏分祠堂还有李自成大顺政权为党守素赐予的“开国元戎”匾额,党氏族谱上有党守素的名讳。《合阳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有党守素传略。

B 党希曾 字省三,号鲁斋,乾隆五十九年(1794)恩科荐而未售,以诸生终。其性情纯笃朴实,品端学优,长于制艺,文艺谆谆,门下生徒云集,为一方所重。道光五年(1825)冬,吏部推升知县原尔介及党乃经等13名监生为立德教碑,碑石(残)犹在。

C 党广文 字馨山,又名桂一,晚清钦加光禄寺署正衔,西安府咸阳县教谕,廪贡生。光绪初岁大饥,受命设团练,筹赈务,维护一方平安。为文力厚思沈,书法自成一家。一生留心治乱盛衰之故,追朔世事补救之策,记载地方变故警戒后人。尤可贵者,整理本村光绪贡生党德荣(字华国)《记荒文》并刻石立碑,保存了光绪间陕西大旱灾的重要史料。积极促成福山重修,有《重建福山庙宇创造三清阁奎星塔土地亭碑记》(在福山)等传世。

D 党联甲 清中期灵泉村长发丰商号创始人。与其子党盈洲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早年创办花行,大量收购陕西东府各地棉花,轧成皮棉后,从黄河运至郑州,再发天津、青岛、汉口、广州等地交易,民国初引进美国优质棉种,促进了本县棉花生产。大量收购合阳中草药到广州、香港经销。在潼关开设船厂,在济南开设帽铺,在太原开设玉器行,在上海经营期货,前后经营百余年。赚钱后大兴土木,在本村起盖正院4所,马房院数十亩,建房200多间,有土地580多亩,长工30余人,骡马成群,富甲一方。本县现存的两盏英国制造的“九莲灯”宫灯,就是党家从香港买回的。

E 党晴梵 早年入本县古莘书院,后就读于上海公学,1910年毕业后曾任同州中学、西北大学、陕西第二师范学校教员、合阳中学校长等。1915年任陕西靖国军总部秘书长兼第一路军参谋长,继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秘书长等职。抗战中任西安行营研究设计委员会委员、西安中学教员、商业专科学校教授、合阳临时参议会议长等,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解放后历任西北文教委员会委员、西北教育部副部长、西北大学教授等。先后被选为政协陕西省第二、三界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是陕西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生前出版的著作有《华云杂记》、《论书》、《清梵诗稿》、《先秦思想史论略》等。

来源:合阳旅游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