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渭南新闻 > 正文

华州竹编技艺:缝隙里的岁月清韵

核心提示: 华州竹编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已有千余年历史。其选料考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涵盖沙发、书架、屏风、茶几、桌椅、背篓、笼、筛、席、篦、碟等十多种。“咱们华州竹编种类真的很丰富,比如说竹笼,就有圆笼、马蹄笼、背笼、下娃用的旦旦笼等十多种。”邢都看掰着手指,一一道来。因为做工精细、种类繁多、结实耐用,华州竹编在陕西及西北一带有一定声誉。1960年,华州民间竹编艺人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制作了竹沙发54套,产品还曾在北京、西安、广州、天津参加展览和展销,部分产品还远销日本等国。

初升的太阳穿过缥缈的薄雾,透过细密的竹叶洒下一地斑驳。华州区高塘镇村民邢都看走进自家竹园,不断驻足拍拍竹枝,犹如拍着老伙计的肩膀。身为一个竹编手艺人,这方竹林对于他而言,不仅是赖以生存的“绿色宝藏”,更是伴他一生的“灵魂密友”。在一番精心挑选后,一支生长了3年之久的竹子被选中,即将历经破篾、编织等过程,神奇“变脸”。

相传,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用竹子来编织器具存放物品。同时,还会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为骨架,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作为储水工具。商周时期,竹编工艺逐渐精细,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出现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秦汉时期,竹编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据地方志记载,也是从此时起,竹编技艺在华州地区流传甚广,从事竹编的艺人很多。晚清至上世纪,凭借“十里红杏,绿竹千顷”的优势,竹编遂成为农户的家庭副业。

华州竹编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已有千余年历史。其选料考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涵盖沙发、书架、屏风、茶几、桌椅、背篓、笼、筛、席、篦、碟等十多种。“咱们华州竹编种类真的很丰富,比如说竹笼,就有圆笼、马蹄笼、背笼、下娃用的旦旦笼等十多种。”邢都看掰着手指,一一道来。因为做工精细、种类繁多、结实耐用,华州竹编在陕西及西北一带有一定声誉。1960年,华州民间竹编艺人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制作了竹沙发54套,产品还曾在北京、西安、广州、天津参加展览和展销,部分产品还远销日本等国。

“华州竹编的主要原料是水竹,也叫做甜竹。韧性大、防腐能力强,编织出来的竹器结实、耐用、颜色青又亮。”邢都看说,破篾是华州竹编制作的关键环节,篾破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竹编的好坏。一把破竹刀在手,就可以在一块蔑块上剥出好几层的蔑条,好似变戏法一样地剥出无数根篾条,或细如发,或薄如纸。而后,在竹编艺人一双巧手下,按需加工成面子篾和外形篾、帮沿子篾等。“竹编是一门手艺活,也是一门辛苦活。从破竹到劈篾条,要的是力气,从编竹到完成要的则是耐心。”

当所有的竹篾准备停当后,就开始进行编织了。编织是华州竹编成型、惟妙惟肖的关键因素之一。午饭刚过,邢都看和老伴就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忙碌开来。只见他手执篾片,灵活自如地编织着,一条条带着竹子清香的篾条在手中来回穿梭。一根根竹篾,被编织成相互交叉的菱形图案,踏好底子,再编织成框架,做好造型。待编织到一定高度时,再把编织成的高低不等、长短不齐的筛子沿茬子,像编辫子一样一根一根包严形成一道道整齐有序、相互交错、美观的花纹。在一连串看似简单又有节奏的动作后,一个竹篮雏形慢慢呈现。

家中一方小小的角落是邢都看的“工作室”。马蹄篮、染色竹筛、馍篮、竹笼……各色竹器看得人眼花纷乱,诠释着平常山里竹子的别样“人生”,让人感慨其匠心之独到。“华州竹编基本上都分布在沿山地带,高塘镇有我们南堡村和王岭村、杏林镇有龙山村、瓜坡镇有黄家村、大明镇有崔马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我们村上有上百人会做竹编。”老匠人满满的底气,正是源于40多年技艺的积淀。十多岁时,对竹编技艺有着浓厚兴趣的邢都看,开始跟着村里的长辈们学习这门手艺。没想到,竹编这碗饭,一捧就是一辈子,从竹笼,到竹篮竹筛,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于绵长时间中,邢都看打磨出了“顺理成章”的匠人手艺。“早上起来破篾子,晚上就有编织好的成品。看着每一天的成品,我心里很有成就感。”他说,一个直径约六寸的竹编馍碟子,做起来看似简单,其实需要32根竹篾,需要花费一至两个小时。一天下来,他和老伴两人能做十多个。虽说被竹子划破手是经常会遇到的事,可看着自己辛苦一天的成果,心里还是很欣慰。

2015年7月,华州竹编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破篾到编织,一根平凡无奇的竹子,在独具匠心的打造中,那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那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及触摸到。先祖的技艺,随着时光流传到邢都看手里,于他而言,竹编不仅仅只是一门讨饭碗的手艺了。细细薄薄纵横交织的竹篾,翻飞穿梭的都是心中说不尽道不明的来来回回情丝,一丝又一丝……“我有责任更有义务,让这门手艺传承下来。”

一根平淡无奇的竹子,编织出生活的琐碎与美好;一根平淡无奇的竹子,蕴含大能量创出一片大世界。如今,华州竹编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当地人用竹子制作竹笼、馍篮等十余种手工产品,具有生态环保、经久耐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地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扩宽思路与引进来强化培训,提高技能相结合,加快竹编产业发展。去年2月份,在第九届西部(杨凌)农资农产品暨农业电子商务交易洽谈会(简称“双交会”)上,手工艺人用青竹通过各种变换,编织成了龙、鸡、壁虎、知了、乌龟、螳螂等各种小动物,一个个造型惟妙惟肖的竹编小动物吸引了众多参展客商的目光,让华州竹编火爆现场。“去年11月,区上组织我们非遗传承人外出学习,看看其他地方的竹编技艺,带我们自查找差距,让华州竹编越来越好。”采访中,邢都看说,他们时常会去外地研修学习,一方面加强修为、提升技能,一方面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加强产品创新能力和对接市场能力,为华州竹编技艺注入了更多活力。当地还成立了竹编产业专业合作社,将竹编艺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以“合作社+公司+竹编老艺人+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加快竹编产业带动脱贫的步伐,让竹编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目前,华州竹编带动就业1000余人,年产值2000余万元。今后,华州竹编还将依托少华山生态旅游、华州红色旅游等优势宣传,在匠心传承中造福当地百姓。

“我和老伴两个人一起做竹编,虽说辛苦,但是一年下来也能挣上万块,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确实是一件好事情。”对于华州竹编的发展前景,邢都看一直持有乐观态度。他相信,华州竹编的好前景,会给一方百姓带来“好钱景”。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苏悦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