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新闻资讯 > 暖暖i渭南 > 正文

第一书记张博的一天

核心提示: 张博是华州区编办一名干部,去年3月来到华州区高塘镇腰村做第一书记,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腰村位于秦岭北麓,有腰村、枣园村、处仁口村三个自然村,652户,2120人,2358亩耕地,其中花椒1000亩、核桃500亩,其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张博最大的心愿:让贫穷的腰村人早日富起来,让腰村106户贫困户早日脱贫。

天麻麻亮,张博睁眼、侧头、划手机,5∶30。利落起床、洗漱。打开扶贫日志本,写下今天的日期:6月13日。今天的事,昨天晚上已经计划好了。 

张博是华州区编办一名干部,去年3月来到华州区高塘镇腰村做第一书记,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腰村位于秦岭北麓,有腰村、枣园村、处仁口村三个自然村,652户,2120人,2358亩耕地,其中花椒1000亩、核桃500亩,其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张博最大的心愿:让贫穷的腰村人早日富起来,让腰村106户贫困户早日脱贫。 

晾晒小麦,帮扶工作思路多 

带上扶贫日志本,张博来到低保户郭孝民家,帮助郭孝民把小麦晾晒到场里。郭孝民,50多岁,头脑迟钝,一个人生活。张博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照顾郭孝民生活生产的事。前些日子,郭孝民家停电,张博请来电工,查出原因,线路老化。又掏钱买来电线、灯泡,重新走线、安灯。郭孝民见人就伸出大拇指,夸张博是好人。 

想着要到区上给贫困户刘双麦办残疾证的事,不能把郭孝民下午收麦的事误了。张博又来到郭孝民弟弟家,给其交代,“我要到区上办事,不一定啥时候回来,下午给你哥把麦一收。”这才放心地离开。 

路边,花椒树上挂满了一簇簇青果,核桃也长势喜人。腰村,地方偏僻,花椒、核桃不但品种杂,而且多数是老品种,客商不愿意来。去年,经过张博多方联系,说通了12家,最后谈成2家,解决了花椒、核桃销售难问题。今年,张博又计划着,打造电商平台,一是推介腰村,二是开通网上销售渠道。 

腰村的北边是渭华起义纪念馆,南边正在建渭华干部教育学院。张博琢磨着,如何挖掘历史文化,搜集传说轶事,打造腰村旅游文化产业。张博走访村里的老人,得知村名的来历。腰村,村里养了很多牛,老牛在耕地的时候,腰一闪,卧着动不了,就有了“腰村”一说,现在老牛坡底还在。枣园村,酸枣树特别多故有其名。处仁口村,最早叫“鼠人口”,那个时候,老鼠特别多,鼠疫危害大,人们便放弃北边的老城,搬进南边的新城,后来人们念转音叫“处人口”,再到现在的“处仁口”。再是发展农家乐,养土鸡卖土鸡蛋,养奶羊卖羊奶,种蔬菜卖特色菜,不断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残疾办证,贴心服务一家人 

8时多,张博来到贫困户刘双麦家,协助刘双麦整理照片、户口簿,准备带着刘双麦去区上申办残疾证。 

70岁的刘双麦,患有腿疾十多年,目前双腿发黑,局部化脓流血,割麦时得跪在地上,一点一点往前挪。前些日子,市上的医院来村里义诊,诊断为脉管炎,如不治疗很有可能要截肢。 

由于修路,到区政府政务大厅,已是11∶40。残疾人登记办证窗口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然后领表、填表,15分钟办完手续。 

中午,张博带着刘双麦去吃饭。刘双麦说,他腿脚不方便,很少来区上。张博寻思着,带刘双麦转转,为刘双麦改善一下伙食。其实,张博的大多数午饭,都是方便面,晚饭则是干吃馍。平时忙,顾不上做饭,一顿一顿简单的吃,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在街道转了一大圈,接下来是吃午饭。张博找了一家特色饭店,点了肉、菜、米饭。刘双麦小声说:“恩,香,肉做得好”。张博又张罗着,给刘双麦的老伴带一份米饭、一条鱼、一盘菜、一碗汤。看到这些,泪珠在刘双麦眼眶直打转,“又是办证,又是带饭,这么贴心的,比亲娃还亲”。 

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张博只是给妻子打了个电话,问候了一下妻子和孩子。其实,张博已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有一次回家,一岁多的儿子怯生生地看着他,不要他抱,也不叫他爸爸。张博感到很心酸,电话里亲亲热热地叫爸爸,怎么这会儿…… 

下午2时,准时来到定点医院,张博用轮椅推着刘双麦上楼、下楼,检查办手续。然后又到区政务大厅,交表、认证。 

除了刘双麦,张博还主动协同区残联,给双腿失去行走能力的韩志信两口子、白仲冬两口子以及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粘连的郭保卫办理了残疾证,享受相应等级的残疾补贴金。 

精准施策,项目带动早脱贫 

下午6时多,刚回村,两辆装满大葱苗子的大卡车也进村了。张博和村干部组织村民们栽种大葱。这是他经过多方论证,流转土地,启动的精准帮扶产业“大葱种植产业园项目”。 

产业园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这次栽种100亩,紧接着还将发展100亩,今年10月进入收获期,预计每亩纯收入3000元,年底对贫困户进行分红。 

与此同时,张博又着手“华山玉业腰村帮扶基地项目”的启动。采取自筹+农办帮扶资金进行运营,吸纳村上闲散劳动力,培训后到基地务工,从事开采、雕刻等工艺,年底对贫困户进行分红。 

算算账,从去年到今年,腰村已脱贫13户,今年经过大清洗识别,又剔除10户,现有贫困户83户(含敬老院1户)。大葱种植产业园带动41户,玉石帮扶基地带动41户,在园区和基地的带动下,不断改善贫困户收入,逐步逐年稳定稳妥实现脱贫。 

晚上8时,张博来到方保芹家。60岁的方保芹,因年事较高,不能外出打工,想申请贫困户。张博给方保芹讲扶贫政策,说贫困标准,并对照情况进行说明,取得方保芹的理解。 

回到村部住处,已是晚上10点多。张博打开扶贫日志本,总结着今天的工作,计划着明天开始低保户的分类识保入户调研。村上有29户,一天去5户,第一天去郭爱民、赵建平、何云仙…… 

往前翻,5月30日,“这是第六次去赵杰家了,因为受同学欺负,不愿上学”。“我用身边的例子对孩子说,没有文化只能下死苦,知识改变命运”。“通过上门做思想工作,联系教育部门、学校等,已答应从6月5日起继续上学”。 

再往前,4月11日,“前些日子动员大家养羊,李建龙,2只;邬晓明,4只;郭正国,4只……”“每只羊区扶贫补贴资金500元,争取月底落实到位,发放到养羊户手中”。 

再翻页,1月5日,“争取区民政物资面、棉衣、棉被,为40户特困户春节送温暖”。 

扶贫日志,记录着张博在帮扶村的点点滴滴,而唯独没有记录自己的家庭情况,他的父亲5月1日去世,他没有看上最后一眼;他到腰村15个月,父亲三次住院,他没有陪护过一次。作为儿子,他感到内疚,但作为第一书记,他无愧,“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做好村上的党建工作,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无怨无悔把我的青春年华,把我的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腰村人民”。 

真情付出,真心帮扶,换来腰村人的真心对待。不论走到哪里,人们老远就打招呼,“张书记,来咧”,“书记,进屋喝点水”。朴实的语言,流露出片片真诚。村主任孙化民感慨地说:“好小伙子,工作扎实,干事认真,整天忙着帮扶跑项目,看看我村的变化,道路硬化了、收入增加了,这跟我们第一书记的努力分不开。”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耀锋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