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文化东秦 > 非遗传承 > 正文

“同州梆子”的前世今生

核心提示: 陕西大荔县剧团应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邀请,参加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展演活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荔“同州梆子”一经展演,旋即引起轰动。

陕西大荔县剧团应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邀请,参加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展演活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荔“同州梆子”一经展演,旋即引起轰动。演出期间,大剧院内座无虚席,掌声、叫好声不断,这是大荔县剧团继1961年进京会演,时隔半个世纪后再次赴京为首都观众展演国家非物质文化瑰宝“同州梆子”和“碗碗腔”两大剧种。“同州梆子”这一古老剧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抢救、挖掘、保护、传承,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新的生命力。这一古老剧种以其铿锵激昂、高低回转的唱腔,向我们诉说着其前世今生走过的不平凡道路。

据考“同州梆子”(即“东路秦腔”),是陕西古老剧种,发源于西安以东,以大荔(古同州)为中心的十数县。其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除鼓板点拍外,兼以枣木梆子相击作声,以增强唱腔节奏,依此得名。自“西路秦腔”形成后,为了有所区别,百姓又呼之为“东路秦腔”。它在风格上保持着满宫满调的唱腔,慷慨激昂的音乐和粗犷豪迈的表演,有古秦风驷铁车的情调,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坚强、勇敢、淳朴、真诚的性格特色,是中国戏曲文化中最古老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剧种之一,被戏曲界称为“梆子腔的老状元——梆子戏的根蒂”。

“同州梆子”剧种,在北曲盛行时,已在民间有所流行。明初,朱元璋第二子朱樉曾带之入京。万历时“同州梆子”曾被陕西盐商、木商带到扬州演出。明末,李自成在孝同(今大荔县与蒲城县之间)练兵时,即以“同州梆子”为军戏,起义后随义军到北京。清代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川陕总督年羹尧、岳钟琪也曾以“同州梆子”为军戏,随军带至四川,后又带至西藏。“同州梆子”全盛时期是清代道光、咸丰以及光绪年间。据陕西老艺人谈,除北京的仪秦班外,陕西东府十数县中,班社即达三十个之多。“同州梆子”流行外地而影响最大还要算清代乾隆乙亥年(1779)杰出艺人魏长生二次入京的演出。京剧大师梅兰芳曾撰文说,杰出的前辈艺人魏长生,以“同州梆子”轰动九城,让北京的六大班为之减色,他的梳水头,给旦角以很大影响。与魏同时,杰出艺人申祥麟、樊小惠等人亦曾名传南北,各有千秋。至光绪年间先后赴京演出者,有正旦白长命(艺名盖陕西)、文武旦李桂亭、大花脸银顶儿、二花脸同州儿、三花面丑娃以及百姓誉为“活韩信”的老生王谋儿等。这期间,华阴的春盛班曾去宁夏,大荔的中和班曾去河北老河口,小旦儿双元及大花面八百里去过山西,老生牛百顺、燕四儿(兰州红)去过甘肃,他们均在各地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就“同州梆子”唱腔曲调上说,同其他各地,特别是山西、河北的梆子剧种有极为相似之处。“同州梆子”到山西被称为“河西梆子”,到河北被称为“山陕梆子”,河北梆子艺人称其为“地道梆子”。“同州梆子”艺人称“河北梆子”为“京梆子”,在京并演唱“河北梆子”。这也表现了“同州梆子”和其他梆子剧种存在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同州梆子”的剧目相传有千余本,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上起殷商,下至明清,凡梆子剧种中所演剧目,绝大部分都演过,其内容角色、文词都有自己的特色。音乐方面,文武场面,常用乐器二十四件,曲牌将近二百种,锣鼓谱八十多种。演奏起来,委婉明快、和谐悦耳,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是我国梆子声腔系统中源远流长、别具风格的大剧种。遗憾的是这一古老剧种在旧社会备受时局动荡战乱所影响,以及统治阶层和地方军阀苛政的摧残,最终导致班社解体、艺人星散,新中国成立前已绝迹舞台近半个世纪之久。

1956年陕西省举行第一届戏曲会演,将已濒于淹没失传的“同州梆子”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重新搬上了舞台,受到了各界广泛好评。陕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指示要刻不容缓抢救这一剧种,这一重任落在了省文化局领导班子身上,迅速制定出台了抢救剧种方案,在省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很快集中了陕西东府一带“同州梆子”老艺人,于1957年成立了陕西省戏曲学校同州梆子班。一方面采取拍摄纪录影片的办法,把年事已高老艺人的表演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研究资料;一方面招收新生着手训练,使这个古老剧种尽快地起死回生,再次争艳于祖国戏曲园地之中,从而为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作出贡献。老艺人们对党和政府制定的抢救措施百感交集,当时好多白发苍苍、银须飘飘的老艺人会集相聚时,不禁抱头痛哭。“同州梆子”班学生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在艺术上进步很快,因而使这一剧种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1961“同州梆子”赴京汇报演出,省文化局立即决定将原省戏曲学校同州梆子班组成陕西省同州梆子实习演出团,尚小云先生为该团艺术总指导,徐碧云、惠济民为艺术指导,杨杰为武术指导的演出团赴京会演。党和国家领导人,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郭沫若、盖叫天、马连良、袁世海等一起观看了演出,并给予赞赏和好评。文化部还专门安排了“同州梆子”给在京单位和部队的多场演出,并组织了演出团师生同在京文化艺术界许多知名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连看七场演出,并和周贻白、风子等分别在报刊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文章。《人民日报》设置了专栏报道评论。老艺人王赖赖演出的《鼓滚刘封》受到首都戏曲界的特别重视,认为他的表演古朴、典范犹存,要求用电影胶片把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拍下来作为研究的资料。首都各界对这一剧种的再生及取得的成就给予极高的评价。

相隔近60年,陕西大荔县剧团“同州梆子”剧种再次在首都舞台演出并受到欢迎。令人高兴的是在今年全国戏曲会演中,“同州梆子”和我省“阿宫”“弦板”“汉调二簧”等老剧种相继在舞台上演出并获得成功,让人倍感欣慰。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自信尤为重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陕西以“同州梆子”为代表的传统艺术逢此历史际遇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一定会用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来诠释伟大的时代命题。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大君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