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文化东秦 > 非遗传承 > 正文

古老的“广场舞”——澄城洪拳鼓

核心提示: 如今广场舞已成为不少群众休闲锻炼的方式,而早在秦朝时,澄城就已经有一种广场舞——洪拳鼓。演员将鼓挂于胸前,双手持鼓锤中间,同时击鼓而舞。在表演过程中有节奏地敲打、变换舞步,形成了庄重、古朴、勇剽的舞姿特点。

如今广场舞已成为不少群众休闲锻炼的方式,而早在秦朝时,澄城就已经有一种广场舞——洪拳鼓。演员将鼓挂于胸前,双手持鼓锤中间,同时击鼓而舞。在表演过程中有节奏地敲打、变换舞步,形成了庄重、古朴、勇剽的舞姿特点。2007年6月,澄城洪拳鼓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起源

秦汉时期为鼓舞斗志击鼓

洪拳鼓起源、发展于澄城县城西北方向的刘家洼,这里北依黄龙山,呈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地貌,目前分布于刘家洼、霍家斜等村社。

洪拳鼓是流传于澄城县刘家洼一带的民间鼓舞,据有关资料考证,刘家洼是秦汉时期北征匈奴的重要军事基地,现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汉宫殿遗址。据传,秦汉时期,每当军队打了胜仗,将士们都要击鼓而舞,以示庆贺,后来此鼓舞流传于民间,并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

洪拳鼓省级传承人刘孝弟介绍,据老一辈人说,当年金兀术挥兵南下时,驻扎在澄城县的一些村庄操练兵马,每次操练都以鼓舞仪仗开场,来鼓舞将士的斗志,当地的一些老百姓被拉去打仗,没有战死沙场的人还乡,将这些鼓舞带回家乡,并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当地百姓不断发展,才逐渐演变为今天所看到的带有民俗性质的表演形式。

在刘家洼当地还有一种说法:洪拳鼓是当地村民为纪念汉武帝刘彻发起的一种祭祀活动,因此又被称为“神社鼓”。

刘家洼一带曾是汉武帝刘彻北征匈奴时路过的地方,后来武帝常来此处狩猎,至今有一处称“武帝川”的地方,传说是武帝射猎箭落之处。据清咸丰元年(1851年)《澄县志·祠祀》载:“汉武帝庙一在武帝山,一在朔枪泉上。”汉武帝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良甫河村修建了武帝庙。至今,庙内仍存有金代所铸造的醮盆一件,据醮盆铭文可知金时武帝庙的香火仍很兴盛。

几千年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至二十五,当地举行武帝庙会,庙会有“迎神”、“送神”等隆重的庆典仪式和声势浩大的“一条龙”传统社火表演。社火表演由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组成。龙头多为仪仗队,两边有人高撑着一对大红灯笼,称龙眼。随后有“肃穆”、“回避”的对牌和两面三角形的杏黄旗,俗称龙角。随后是锣鼓车称为龙脖。洪拳鼓以三路纵队称为龙身,右侧为鼓手、铙手,左侧站锣手;中间由一路手持花杆的挠杆队组成龙脊。龙尾则由小跷、高跷、芯子、故事车、锣鼓车压阵。龙身是整个社火队的主体,所以,洪拳鼓的表演也是整个武帝庙会的主要表演活动,因此是整个祭祀活动的重中之重。

道具

表演过程中无其他伴奏的乐器

洪拳鼓在表演过程中没有其他乐器伴奏,全部凭借舞者自身所携的鼓、铙、锣在边舞边击的表演中烘托气氛。表演时由一个鼓手、一个铙手、两个锣手和一个绕杆手五人组成一组,一般少则有八组参加,多则达十二组,同在两个舞红棍者指挥下表演,全队四十二或六十二人的男子群舞,规模宏大。

舞蹈者身穿传统武士的校尉服,头扎英雄巾,扎大带、戴披肩;鼓手身背靠旗,扮成古代武将模样,显得威风凛凛。全舞包括三个段落、即行进表演的“摆道鼓”,场地表演的“七槌鼓”和“落场鼓”。“七槌鼓”是全舞的核心舞段,队形变化严谨,动作粗犷质朴,节奏稳重明朗,气氛庄严肃穆。

鼓手将战鼓挂于胸前,双手各握鼓槌的中部,槌的两头皆可轮翻击鼓,边击边舞,有节奏的按七槌、十一槌的鼓点而变换动作,在单跳、对打、交叉与浑厚铿锵的锣鼓声中进行表演。其基本动作为“单槌轮击”、“双槌同击”、“二人对击”、“鼓铙对舞”等。动作多拳术架式,如“白云双盖顶”、“回头望月”、“倒步云顶”、“左右云顶”、“拉弓步”,及大小“丁字步”等。韵律浑厚,风格古朴,颇似古代军卒,习拳练舞一样,艺术张力耐人寻味,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表演形式。

洪拳鼓因出自于古代军营里的一种士兵进行操练的鼓舞形式,它也就带有威武剽悍的韵味,在今天的表演中仍能看到秦汉时期将士征战的身影。

舞美

艺人集武术与舞蹈为一体

洪拳鼓都是力度很强的大起大落的表演,表演者完全不受动作幅度大小的限制,以自己的激情、技艺的高低、功夫的深浅和按舞蹈的程式进行表演,表演者通过单跳、对打、交叉等几个动作的组合,再现了古代军营中操练士兵的生动场面,体现了洪拳鼓在艺术表演上所独有的个性特点。

洪拳鼓在表演时民间艺人集武术与舞蹈为一体,有所谓刚柔并举、功架不倒等讲究,这种风格特点与长期习武练功相关,也与北方民族,敦厚、质朴、豪爽直率的性格关系密切。刚柔并举融合在鼓、铙手的动作里,整个舞蹈中双臂的摆动、屈伸及弓步、大、小丁字步等,都做到刚劲有力,刚柔相济,使动作看起来有刚柔并举、力贯其中之感。功架不倒指舞姿的沉稳、坚实。鼓手和铙手在表演时,不仅动作健美、剽悍,而且一招一式中都透出虎虎生气。

洪拳鼓是一种反映古代士兵操练场面的广场性男子群舞,有着浓郁的地域特点,舞蹈动作古朴、粗犷、雄健,它的节奏严谨,气势磅礴,在汉族舞蹈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传承

洪拳鼓发展传承缺少经费

刘孝弟表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受到强大冲击,民间文化、民俗活动、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再加上民间老艺人们相继过世,掌握洪拳鼓表演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技艺濒临失传。近年来,刘家洼附近的十几个村子的老艺人们组织起来,每年的节日都进行表演,并向村里的年轻人传授洪拳鼓技艺,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项技艺。

“目前制约洪拳鼓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经费,严重缺少经费。”刘孝弟说,现在敲打洪拳鼓的人都是些爱好者,表演一场,艺人们也没有经济收入,没有经费,严重影响洪拳鼓的发展。

澄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韦雅莉表示,目前洪拳鼓的省级传承人有2位艺人,市级传承人有3位,县级传承人有4位。每年春节和武帝庙会,艺人们都集中起来一起表演切磋、交流洪拳鼓技艺。 华商报记者 康菲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大君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