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县市频道 > 澄城 > 正文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公布,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入围

经过3月28日全天的项目汇报,3月29日上午,终评评委会经过评审和投票,最终产生了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结果在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

长枪短炮,严阵以待的媒体。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布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1.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2.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3. 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4.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5. 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

6. 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

7. 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8. 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9.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10. 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按年代早晚排序)

1

华南万年前的生活图卷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发掘单位: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刘锁强

专家点评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连续的地层与文化序列,揭示出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耦合关系,为华南乃至东南亚旧-新石器过渡阶段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把重要的标尺;墓葬与人骨的发现对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宗教信仰、社会复杂程度、区域现代人群体质演化及扩散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丰富的文化遗存为研究华南该阶段原始聚落形态、早期陶器的出现与传播、现代人行为的特点与多样性、区域史前文化间的关系等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破译旧大陆东部现代人出现与扩散、东亚与东南亚史前文化交流、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过程中生计模式的转变等前沿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青塘遗址地貌

▲黄门岩2号洞地点发掘区

▲墓葬遗迹与人骨化石

▲遗迹出土现场(石器、骨器、蚌器、陶器)

▲打制石器

2

长江中游的文明曙光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彭小军

专家点评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祭祀遗存等重要遗迹,从聚落形态的角度丰富了屈家岭文化与社会的内涵。王家塝墓地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大型墓葬的发现比较缺乏的空白,完备而独特的墓地结构与墓葬形制改写了学术界关于屈家岭文化墓葬礼仪的认知。这些发现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史前社会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下,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的考古发现也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

▲城河遗址鸟瞰图及王家塝位置(南-北)

▲M112出土葬具及部分随葬品

▲M119-1、2出土独木棺

▲M4出土器物照

▲M224出土器物组合

3

黄土高原的史前宫殿

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马明志

专家点评

芦山峁遗址是继神木石峁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为认识龙山时代晋陕高原人群流动、社会变迁、中原与北方区域互动,乃至探索中国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城及其构建的规整院落,似可视为中国最早宫殿或宗庙建筑的雏形,对于研究中国聚落、都邑形态演变和早期礼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筒瓦和槽型板瓦的发现,将中国使用瓦的时间提前至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大量玉器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其与周边地区普遍流行以玉为礼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精神思想层面上的价值认同。

▲芦山峁遗址核心区地貌

▲ 芦山峁遗址大营盘梁台地上的三座院落俯视

▲ 营盘梁院落北门外祭祀坑出土大玉刀

▲ 山坡上的普通房址及其居址葬现象(由西向东)

▲ 出土筒瓦

4

最早的一缕煤火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项目负责人:阮秋荣

专家点评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规模宏大、布局复杂的大型聚落遗址,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之一,为建立伊犁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也为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对整个欧亚草原地区此类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发现了丰富的铜、铁冶炼相关的遗迹遗物,是新疆史前唯一一处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对中国新疆及至中亚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证据的重大发现,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增添了重要的科学资料。出土的动植物遗存也为揭示生业方式的转变和早期农作物的东西交流提供了新视角。

▲大型房址F2(西-东)

▲墓葬M75

▲F27内炭化黍种子

▲煤块

▲陶范、铜刀、石杵等

5

揭开神秘方国的面纱

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马昇

专家点评

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是一处拥有带墓道大墓的大型晚商墓地,对于研究商代墓葬的形制结构、葬俗、墓道功能与等级关系提供了极好的资料。该墓地应为晚商高等级方国贵族墓地,从青铜器中两种族氏铭文的差异性来看,该墓地应为“匿”族墓地。该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为“匿”族青铜器找到了归属,也填补了晋南地区晚商遗存的空白。

墓地的大墓形制、青铜器组合和器型纹饰风格等表现了商文明演进过程的同一性与复杂性,加上该墓地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于认识晚商文化的区域类型、商王朝西部势力范围的变迁、中央对地方管控方式和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M1出土器物照(由西向东)

▲ M1出土觚、爵

▲ M1出土酒器、水器

▲ M1出土食器

▲ 族氏铭文

6

芮国都城终得确定

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渭南市博物馆

澄城县文体广电局

项目负责人:种建荣

专家点评

从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所发现的居址和墓葬特点来看,可以确定这里是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芮国,这个历史上与周王室同姓的诸侯国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遗址的考古发掘最终得以确认。这一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案例。不同文化传统、族系背景的居民共同使用同一墓地的现象,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呈现出地缘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周代社会组织、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大墓出土的乐器组合,为我国音乐考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的三栏木床遗存将我国使用床榻的历史提前到春秋早期。

▲ 刘家洼墓地发掘现场

▲ 大墓M1出土编钟石磬

▲ 大墓M2随葬铜鼎

▲ 大墓出土甬钟

▲ 芮公铜鼎

7

鉴真从这里东渡

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张家港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周润垦

专家点评

考古工作者历经十多年,揭示了唐宋河道,发现了河道内大量的砖瓦瓷片堆积和栈桥遗迹,提出了黄泗浦河为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入江的主干水道之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曾为繁华的港口,在江南地区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新认识。黄泗浦遗址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寺院,发掘者认为可能与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的地点有关,是较为重要的新认识。这是目前长江下游港口型遗址的重要发现。为中外文化交流、海陆交通路线及海岸线变迁等诸多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唐代大型院落(北-南)

▲宋代河道河底及西岸清理情况(T22及扩方,东-西)

▲宋代河道底部的石构件(T22及扩方,东-西)

▲宋代河道底部石栏杆上的石狮

▲明代桥墩内填的大量宋代铭文砖(南-北)

8

金代皇帝的驻跸之所

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崇礼区文广新局

项目负责人:黄信

专家点评

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遗址是目前唯一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金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这是迄今发掘面积最大、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高等级重要城址。根据考古新发现并结合历史文献,推定此遗址很可能是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其双重城垣选址理念,主体建筑呈中轴线分布、前朝后寝的布局等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选址与营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编号“七尺五”“四尺五” “三尺”的鸱吻分别对应城内不同等级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完全吻合,是金代官式建筑研究的重要资料。“尚食局”款定瓷、仿汝窑青瓷、雁北地区化妆白瓷等组合的确认,极大地推进了金代宫廷用瓷制度的研究。

▲南门地点勘探发掘平面图

▲南区9号建筑基址发掘与解剖

▲北区一、二、三号院落平面图

▲泥质灰陶龙形脊饰

▲尚食局款

9

折鞭之地 固若金汤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发掘单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袁东山

专家点评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结合历史文献推断,该遗址应为1243年南宋四川制置使余玠修筑钓鱼城时所徙的合州州治。范家堰遗址是钓鱼城的政治军事中心,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山地城池特色,丰富了宋元时期城市考古的资料。这为研究我国宋代城市与衙署建筑、古代园林及宋蒙(元)战争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遗址出土的铁雷是世界中古史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开创阶段的重要见证。

▲遗址全景及周边环境

▲衙署办公区围墙、中轴线建筑群及附属建筑

▲府门

▲后堂与水池

▲衙署园林区

10

忠魂归碧海 铁血见丹心

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

水下考古调查

调查单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周春水 冯雷

专家点评

“经远舰”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首次发现了北洋海军的舰铭牌,并首次明确了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甲午海战是木质风帆战舰被蒸汽机装甲战舰取代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的装甲巡洋舰最早实例之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海军发展史和世界海战史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该项目提供了浊水海洋环境里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开展水下考古的成功案例,为以后大型沉舰遗址的调查、清理与展示工作提供了借鉴。

▲“經”“逺”字铭牌

▲“經逺”木签牌

▲玻璃保存完好的舱室舷窗

▲残存的铁甲堡舰体外壳

▲各种小口径武器弹药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倩倩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