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县市频道 > 合阳 > 正文

新春走基层:账越算日子越美

核心提示: 大年三十立了春,但正月初六的一场雪又把冬日的寒凉召唤回来,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村民王永刚和妻子坐在自家新修的三间平房里,烧旺了清洁煤炉子,暖烘烘的,看电视上人们在晒春节账单,闲来无事,夫妻俩也算起了自家的“账”。

大年三十立了春,但正月初六的一场雪又把冬日的寒凉召唤回来,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村民王永刚和妻子坐在自家新修的三间平房里,烧旺了清洁煤炉子,暖烘烘的,看电视上人们在晒春节账单,闲来无事,夫妻俩也算起了自家的“账”。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夫妻俩喜笑颜开:照2018年这收入,咱这日子还愁啥?

摊开账单看:前院新修的三间平房,是政府危房改造补贴的资金,25800元,等于搬了个新房没花钱。

老大在合阳县第三初中读初一,每年享受1250元的补贴,读小学的老二一年也能享受到1000元的补贴,两个孩子书本费和生活费算下来一年也就是8000元。

要说这支出也不少,但是去年一年家里22亩红提纯利润就有15万元,不但还上了当初申请的政府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还还了一部分老父亲看病欠下的账,就这也余下不少,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咱好好干,在红提质量和口感提升上再下点功夫,把那一部分欠账一还,日子就越来越好啦。”王永刚笑着看看妻子:“这账越算心里越美气。”

2012年,王永刚的父亲患病住院。为了给父亲看病,王永刚辞了外地的工作,花完了攒下的钱,还欠下十几万元账,可最终也没留住父亲。王永刚一家四口和老母亲住在漏风漏雨的土窑里熬日子,日子过得恓惶惨淡。

好强的王永刚总想着快点还清欠账,在人面前也能抬起头。听大家都说红提收益好,他就种植了12亩红提,可不懂技术也缺乏经验,投进地里的钱年年都打了水漂。年底一算账,王永刚和妻子就头疼,不知道这穷帽子要戴到啥时候?

“要说如今红提能有这收益,还是多亏了村两委班子的带动。”王永刚说。

位于合阳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沟北村,两面环沟,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经过调研,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村级合作组织。

2014年以来,村里相继成立了产业服务中心和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到产业服务中心。合作社全链条帮扶农民,产前,统一规划产业布局,为村民引进种苗,实行分区作业;产中,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聘请农技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引进农资供应公司,由合作社担保,向农户赊销所需农资;产后,组织客商上门收购,统一销售结算。

目前,全村累计流转土地2200亩,发展红提冷棚330亩,果蔬温棚30亩。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带动贫困户发展苹果96亩、红提130亩、鲜桃104亩,共帮扶提质增效贫困户41户,土地分红贫困户8户,产业脱贫33户。

王永刚就是依靠产业脱贫这33户中的一户,当他把发展红提的意愿和困境一起提出来时,村主任李存才当即建议其扩大种植规模,经过村上协调,把周边的10亩土地流转给他,村上还免费送了他2500棵红提苗子。

针对缺乏红提种植技术这一点,村上每年组织红提种植户前往红提产业发展早发展好的地方学习,还专门邀请种植专家来村里手把手指导,红提种植中用的一切农资,均可以在村里的农资店赊账,成熟了也有客商统一收购。

“去年,我家22亩红提,亩产量是2500斤,一斤的收购价就是5.5元,一共能卖30多万元,把农资这些成本一取,净利润差不多就是15万元。”王永刚又算了一遍账。

中午时分,雪停了,太阳竟然出来了。阳光照在新贴的“福”字上面,王永刚和妻子心里一阵舒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大君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