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县市频道 > 高新 > 正文

把家安在高新区“民生图谱民生图谱””绘制新蓝图(组图)

核心提示: 30年前,这里是一片麻李滩;30年后的今天,当您驱车行驶在六车道的乐天大街高新路段时,会发现这里楼房鳞次栉比,道路宽阔,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30年前,这里是一片麻李滩;30年后的今天,当您驱车行驶在六车道的乐天大街高新路段时,会发现这里楼房鳞次栉比,道路宽阔,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当年低矮的村庄,建设成了高楼林立、产业发展、经济发达的现代化活力城区;昔日忙碌于田间的村民,变身为住着楼房、拿着社保、思想活跃、生活幸福的城市居民。他们只是高新区繁荣稳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30年来,渭南高新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产业转型、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开放提升、城乡一体、民生优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普惠一系列民生保障政策和多项富有区域特色的惠民政策,为全区百姓撑起民生幸福伞。

「华商报」把家安在高新区“民生图谱民生图谱””绘制新蓝图

优美环境提档升级

公园建设提升品位

“按照‘高起点规划、组团式开发、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我们以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教育医疗体系、一流的城市综合体,快速提升核心区城市品位,全力推进产城一体化。”9月25日,渭南高新区建设局相关人员介绍。

如今的高新区形成了“四纵五横一绿环”的城市框架,全面完成了城市双回路电网改造,应急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项目相继建成。渭南市二院高新分院、渭南市体育中心、渭南高级中学、万达广场、高新时代广场等建成投用。此外,作为闻名全国的职业培训基地,高新区科教园区拥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师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每年可提供高素质专业技术工2万余人,承载项目落户的配套能力不断提升。

近几年,高新区加快“森林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实施绿化提升改造,累计绿化提升改造约18万平方米。绿化、亮化、美化,高新点亮工程更让这座新区熠熠生辉。

西海公园湿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渭清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正式列入国家PPP项目库,进入建设快车道,完成投资2亿元。该项目打造已生态引领为原则、激发城市活力为导向、服务公众休闲游憩为基础的综合性城市中央绿地。建成后,主题公园,绿地面积比原来较大增加,为市民观光游览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生态休闲空间。如今,项目已实现阶段性开放。

走在绿草茵茵的高新大道上,除了绿化美化工程,整洁的路面更离不开高新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收集点管理专人化和清运车辆“定员、定责、定任务”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全区垃圾日产日清。高新区还率先实施了城市道路“弱电落地”工程,9条主干道弱电落地全部完成。同时,高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垃圾填埋场项目即将建成投用。

「华商报」把家安在高新区“民生图谱民生图谱””绘制新蓝图

教育优先促进发展

麻李小学“变身记”

民生连着民心,30年来,渭南高新区不断改善民生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新增财力的90%用于民生工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省级示范名校——渭南高级中学、渭南初级中学的建设,高新区麻李小学变成高新第一小学,高新第一幼儿园的建成投用,总投资3000万元的高新二幼开园,总投资2582万元的寄宿制小学高新二小建成投用,高新三小正在建设中……这些新学校的建成投用,为高新建设发展一流教育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力量,是民生之基,只有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在2018年高新区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忠效说道。

据了解,随着高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辖区人及入驻高新企业员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成为高新民生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坚守高新教育10年的优秀校长,如今的高新第一小学校长何转香,提及高新教育说:“从麻李中心小学变身高新第一小学,从郊区的瓦房校舍到如今的省级示范名校,从最初的教职工23人到如今的110人,从360名学生到今天的2400名学生,麻李中心小学的发展,见证了高新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高新人共同的努力,见证着高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历程。”

何转香说,30年前,教师用小黑板做应用题,10年前采用投影仪上课,如今电脑多媒体上课,10多年前,学校校舍的基础设施都不达标,如今,音乐、体育、美术各个学科布室功能完善,培养了孩子多元化的发展。

据悉,1988年成立之初,高新区共有小学四所,麻李小学、姚家小学、郑家小学、白杨小学,校舍大多数为泥土砖瓦混合的小四合院,师资多为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1993年将良田乡划归高新区,学校随即增加;2009年底将白杨乡划归高新区,区内白杨初中、黄屯小学、穆屯小学、赵村小学、张东小学、张义启英小学划归高新区。

“那时候学校都是瓦房,遇上下雨天教室还漏水,送娃上学还要从家里带个盆放在教室。我家老大都是送到临渭区上学,现在老二从高新一幼毕业到高新第一小学上学。亲戚家的孩子上学也是在高新小学、高新二幼等辖区内的名校上学。”在高新区贸易广场做建材生意的高新人张建设回忆说,从最早的省级开发区到国家级高新区,高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教育发展、新学校的建设发展,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了发展成果。

据统计,2017年高新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全区名校10余所,省级市级教学能手人才辈出,不断吸纳优秀教师加入高新教育大家庭。

「华商报」把家安在高新区“民生图谱民生图谱””绘制新蓝图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农民”变“市民”享发展成果

踏着高新区30年三次创业释放的强劲节奏,高新人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房医疗等民生工程全面发展,普惠性政策更让高新人乐享发展成果。

“建区初期医疗机构仅有良田精神病医院及良田乡十家村卫生室、1家企业医院,‘两条凳子一张床、破旧桌上开处方’是当时医生诊疗活动的形象概括,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是医生的‘三大件’,也几乎是当时最好的医疗设备。”高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

现今,区内共有医疗机构63家,建立了以崇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杨卫生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村卫生室为辅助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享受优质便捷医疗服务。同时,探索建立符合区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医联体和医共体,引导群众在基层合理就诊,逐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结算,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群众就医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

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区,2008年高新区对征地农民制定出台《渭南高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对全区符合男60周岁、女55周岁,人均不足0.3亩地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每人每月发放养老补助金300元,每年累计为3044名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补助金476.61万元。同时,承担了辖区3.8万人应由个人缴的新农合统筹基金130万元,农民不用缴纳一分钱就可以享受新农合看病补助,针对贫困户还专门出台二次医疗报销政策,让他们看病不花钱。

另外,高新区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结合区内职业技术学院布局集中的特点,坚持对辖区适龄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实用技能培训,并优先推荐到中区内企业就业,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

为让征地农民“住有所居、居有品味”,高新区还试行货币化安置办法,加大棚改工作力度。中南部、红星棚改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协议签订4144套。其中张东公租房第一批126套住房全部分配入住,郑家二期240套房源采购到位,西庆屯小区一期正在室内装修,张西小区正在室外配套施工。

“从农民变成城里人以后,住房医疗都享受了政府的好政策,部分村民在企业里学技术,有了工作,还有分红。”如今的张东社区居民张女士说,村里刚拆迁搬到社区的时候,一点也不适应。刚从农村步入城市生活的动迁农民和社区的老居民生活习惯差异大。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社区生活,她参加社区的各种文化活动。如今,她不仅是社区舞蹈队的队员,还兼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把社区内的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早已融入了新生活。

从最初的农民到如今的居民、社区文化志愿者,张女士身份的变化,也是高新区30年来的变化缩影。

民生工程是实现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载体,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乘着三次创业的东风,渭南高新区将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与投入,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珂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