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县市频道 > 大荔 > 正文

在大荔,有一个地方叫 丰图义仓!

核心提示: 丰图义仓在黄洛渭三河汇流的老朝邑,是清代修建的一个大型粮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南北并重,均取“以丰岁之有余,备荒年之不足”之意。有所不同的是,丰备义仓是由“虎门禁烟”的林则徐创建的,而丰图义仓则是由“救时宰相”阎敬铭倡修的。

丰图义仓在黄洛渭三河汇流的老朝邑,是清代修建的一个大型粮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南北并重,均取“以丰岁之有余,备荒年之不足”之意。有所不同的是,丰备义仓是由“虎门禁烟”的林则徐创建的,而丰图义仓则是由“救时宰相”阎敬铭倡修的。

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给父亲扫墓,顺路去了久已向往的丰图义仓。沿着大(荔)朝(邑)公路一直向南,丰图义仓在黄河西岸老崖上的南寨子。

当我站在这座有130年历史的粮仓门口,仰望着楣额上的“以资捍卫”四个大字的时候,我就有点惊诧了。因为在我以往的认知中,“捍卫”二字,通常是指捍卫领土捍卫主权,捍卫生命捍尊严,而将“捍卫”用之于一个粮仓,似乎还是罕见的。

我就在想,这个粮仓,以及粮仓中的那些五谷稼穑,在老家人的心目中是等同于国家和生命的。民以食为天,国无粮则乱。这种把粮食高高举在头顶上,这种把粮仓视为不可侵犯之神圣,这种令人敬重的观念和智慧,不禁让我在心中“哎呀”了一声,那是一种由衷而生的感叹和赞叹。

任何建筑都蕴含着一种哲学和思想。可能正是这种捍卫意识,忧患意识,民本意识,以及老家人民的这种气度和情怀吧,丰图义仓从选址、布局、构建,都堪称经典绝伦。大荔人是能干奓事的,慈禧太后朱笔御封“天下第一仓”当不为谬也。

丰图义仓是以凭依山崖而成其威武的。三面悬空,双城局势,雄伟如斯。从崖下的黄河滩远望,也恰如我在秦岭山中看见的那些云雾中的庙堂。

这座粮食的外城是夯土而筑的,南北东三面皆是高出地面30米的陡崖绝壁,仅西门一面接连平地,又挖有深壕以吊桥护卫门禁。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历经内外战乱与动乱,那些城墙上的门楼角楼堡楼已不复存在,但高大的城墙,连同城墙内合抱之粗的老槐树,仍然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站立在黄河西岸的老崖上,也颇有一种不屈不死的精神气象。

这座粮仓的内城的是以砖瓦结构为主的窖群式仓城。仓城坐北向南,照壁两侧有东西仓门,南北城墙有相对称的歇山式仓楼。

环绕着那与西安城墙一样的城墙,抚摸着那些与西安城墙一样的城砖,忽然,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讲的一段顺口溜: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住着十万兵……但不同于西安城墙的是,这座仓城合一的建筑,是肩负着防御和仓储双重职能的。

环内城一周依次排列的58孔仓洞,是构筑在城墙宽厚坚固的墙体之 中的。这种利用城墙墙体之本身而将仓洞置于其中的独到设计,不仅仅是工费材料方面的考虑,也不仅仅是防火防盗方面的虑,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冬夏外界气候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窖洞式的粮仓能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所谓冬暖夏凉是也,那些小而独的仓洞,俨然也如天然之空调了。

不仅如此,那些老家的工匠们还在仓洞间设计了砖瓦结构的檐廓迴廊,既可遮风挡雨,又可临时堆粮储粮。仓门是插板式的,散粮存储可随洞内粮食之增减而增减插板。洞内地面是松木板铺成的,木板下面有通风道,四周又有排气孔……

内城的中心是广大的晒场,晒场边有水井,人畜饮用极方便。晒场是中高周低,与仓顶地面之中低周高正成相反,仓顶之雨水分段汇集中央排入院内,晒场之雨水四散流向周边,又两两相会由砖砌水道排向崖下。仓顶、院内排水通畅,雨停即干……

从光绪八年到光绪十二年,丰图义仓历时4年而竣成。同州朝邑人、户部尚书阎敬铭,亲书“致丰图义仓兵马车局”信函:“仓窖工程,无不赞汝等实心实力,精勤备至,学者致用,可见一端,佩服无地……”。

“凡事踏实地,此心无侈情”,这是“阎敬铭纪念馆”中堂的阎敬铭自勉联,也是当年的那些丰图义仓的建设者的共同遵循。“恩托广厦,造福桑梓”,这是那个纪念馆悬挂的“恭颂阎大人”的牌匾。

丰图义仓建成后,光绪26年,即1900年,关中大旱,全年无雨,朝邑尤甚。据“丰图义仓志”记载:回忆辛丑赈灾,全活无算,无不归功于斯仓。民国18年,是关中人至今提起仍心惊胆战的“年馑”。夏秋冬连旱,麦谷无收,草木为食,树无完皮,草无完叶。丰图义仓开仓放粮,黄河洛河渭河沿岸遍设粥棚,救活饥民难民无以数计。以至于现在的老朝邑还多有寄鲁村,豫安村,丰润村,仁义村。我的母亲一家就是那时从山东逃荒而来的。对于这座丰图义仓,我是要作菩萨神灵一般敬重的。

站在黄河西岸这雄伟的仓城之上,南眺华岳如仙掌,东望大河如龙蟒,秦晋江山岭头分,山河一览气壮怀。我知道,这南寨子的北边是大寨子,那里曾是唐太宗唐玄宗遥祭泰山的东岳庙。“朝坂古道”那边,还有一个北寨子,那是隋唐皇帝曾经驻跸的长春宫。时空越千年。那些遮云蔽日的宫殿群寺庙群,如今都成了一片瓦渣滩。在这块曾经极尽繁华的土地上,而今唯余了这个粮仓,唯余了那个戏楼。此时此刻,我一个人站在清明四月的细雨中,我在想着,什么是繁华洗尽皆尘埃,什么是千秋万代的事…… (文:孙天才)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闵盼龙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