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人文书画 > 人文渭南 > 正文

三换大门

核心提示: 大门是庄稼人的“脸面”。在记忆的长河中,我家的大门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个在土墙上挖了个洞的门。

大门是庄稼人的“脸面”。在记忆的长河中,我家的大门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个在土墙上挖了个洞的门。说是“门”,其实是用些大小粗细不一的木棍和铁丝扭扎在一起的“木栅门”。淘气的小孩时常钻进钻出捉迷藏,有时开门手稍使劲一推便倒了下去。也难怪,那时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缺少吃穿,是全村名副其实的贫困户。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家乡这块古老的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分了十多亩地,养了一头大牛。从此,在父亲的引领下,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苦苦耕耘,勤劳致富,种麦子、务棉花、栽药材、喂生猪、养山羊……那几年,风调雨顺,种啥啥成,除解决温饱、还清亲戚朋友的旧债外,还有了几百元的“小金库”。有了钱,便寻思着先把大门换了。一来“木栅门”时间长了总不像回事,二来我们姐弟几个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待大伙同意后,父亲就请来木匠、铁匠、油漆匠。不久,油黑发亮、钉做结实的松木门便矗立在全家人面前,就连东来西去的路人也不由自主地用羡慕的目光看上一眼,偶尔说些夸赞的话。每每此时,我心里像吃了蜜似地,底气更足了,觉得在人面前脸上有了光彩。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如今,我已分家另过,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我们家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新院子安大门时,巷里的左邻右舍都让我把门安大些,说到时小车能开进去。当时我想:早着哩,买辆小车少则也得五六万元,再说好日子才刚刚起步,哪来这么多钱?虽然这么想,但大伙的话还是提醒了我,先把大门安好。将来肯定会买车,免得到时穷折腾、另安门。就这样,在大伙的张罗下,我下定决心花3000多元买了朱红色的大铁门,四周贴上白色的瓷砖,特别是门梢上“和谐人家”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显眼。安门那天,我去买了卷“万字头”,在一片震耳欲聋、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乡亲们的祝贺、点赞声中,新大门正式落成。说来也巧,没几年工夫,儿子的小车便开进家门,也验证了乡亲们当初的话。

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三换大门”不仅是我家由贫穷走向富裕的点滴印记,也见证着华夏大地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愿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旗帜下,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老百姓的光景越过越好。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珂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