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人文书画 > 人文渭南 > 正文

家乡的输电铁塔

在我的家乡官底镇保王村西头,今年耸立起了一座高80多米的输电铁塔,铁塔编号4051。它那巍峨的身姿,就像变形金刚中高大雄伟的钢铁侠张开的巨型臂膀,挟起两边的输电线,大有挟泰山以超北海之势。这条从西北方向逶迤而来的空中电力长廊,经我们村向东南磅礴而去,源源不断地把祖国发展需要的电力送往祖国东南。

近日从新闻中得知,这是一条起于新疆昌吉到安徽古泉的1100千伏输电线,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它全长3300余千米,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它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乡亲们曾亲眼目睹了电力工人不避寒冬酷暑,爬上高高的铁塔,惊为天人地辛劳在铁塔之上。正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努力付出,才使得祖国日新月异。站在高耸入云的铁塔下,我心潮澎湃:祖国啊!你变得越来越强大了,我在心里为你祝福、点赞!

记得1969年我当兵入伍的时候,家乡还没有通电,人们只能用煤油灯照明。1973年,我第一次从部队探家时,家乡已经用上了电灯。虽说灯泡红红的,连里边的灯丝都可以看清,但比起煤油灯毕竟亮多了。这时村南已经有了一条水泥杆撑起的东西走向的高压线,我望着那带来光明的输电线,心里感慨良多: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已经等得太久了!

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宣传画,就是由高高耸立的输电铁塔和原子运行轨迹图组成。“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就是那一代人憧憬的现代化。村上通电以后,最先改变的是磨面再不用突突轰鸣的柴油机了,变为了电机;碾场脱粒再不用人吆牲畜无穷无尽地转圈滚碌碡了,变为了通电后自动在场里转圈的电碌碡。至今还记得伙伴们讲的一件事:那时井里刚用上水泵,大部分人对电还不了解。一次修理水井完毕,李大伯把电缆线刚盘起背在肩上,一个伙伴突然大叫:“有电!”吓得李大伯赶紧从肩上取下来,把电线用锨把挑着,这样力量全部在手上,重多了。伙伴们见状哈哈大笑起来。李大伯走出好一段才明白过来,知道是伙伴们在作弄他,好一阵骂。那时还曾发生过老汉在电灯泡上点旱烟锅的事。现在想来愚昧可笑,但在那时却真实地发生了。

八九十年代每到旱季,家乡总是闹电荒,照明就不用说了,机井常常开不起来,只好轮流停电。好不容易轮到浇地,还没浇多长时间又停电了,电来了又需从头再浇。等到把地浇完,庄稼也被旱得差不多了。如今哪家不是几台空调,伏天里白天黑夜地转,也没见说电不够用,让人不得不感叹祖国发展之神速。

近两年村北一里外的肖家村北也有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输电铁塔穿过,再向北约二里地,又是一条大铁塔输电线穿过。当时也为它们的出现激动过,现在和这条现代化铁塔比起来,它们都只配当“小弟”。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吃过糠,咽过菜,知道挨饿的滋味。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喜的是终于等到了改革开放,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用上了智能手机,看上了大彩电,坐上了高铁,眼见祖国正在全面小康路上迅跑,怎能不叫人心潮澎湃!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珂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