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热线:0913—3362222

投稿邮箱:wnw0913@163.com

首页 > 专题资源 > 正文

唐五陵——泰陵(高清组图)

核心提示: 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他是唐代第六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

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他是唐代第六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生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八月的东都洛阳,卒于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终年78岁。26岁的李隆基,力挽狂澜平息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两政变,结束了唐王朝多年纷扰动荡的局面。28岁时登上皇位,励精图治,任贤纳谏,兴利除弊,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中兴局面,继贞观之治后再造历史辉煌。但自天宝四年,60岁的玄宗却纳了儿媳杨玉环为贵妃。拜倒在杨氏姊妹的石榴裙下,“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在杨家兄妹、安禄山、李林甫等人编导的歌舞升平中,玄宗再也容不得忠义大臣的批评意见。一次监察御史周子谅反对他任意赏罚,几乎被当殿打死。朝中上下无人敢说真话,拍马溜须之辈如鱼得水,空话,假话泛滥成灾。杨氏兄妹子,内掌宫延,外干朝政,卖官纳贿,贪赃枉法,后台就是当朝天子。“渔阳鼙鼓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攻下长安,玄宗仓皇西逃,至马嵬坡,在“六军地当无奈何”的情况下,缢死了最宠爱的杨玉环(38岁)唐王朝自此从顶峰上衰落下来,进入了长达50多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富有戏剧性变化,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使他遗恨终生。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泰陵,面前这座山叫金粟山,为五龙山余脉,海拔716米。据史书记载,泰陵是玄宗生前亲自选定的穴位,非常讲究,从形状看很象一把藤椅,从风水角度看,穴位周围环境是砂环水抱的藏风聚气之所(砂环即穴地背则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水抱就是穴地前面有水抱流)。在风水术中,结穴周围的形势以左面的支脉为青龙,右面的支脉为白虎,前面的澄水为朱雀,背面的靠山为玄武,泰陵的四门很符合风水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的特点,是个风水宝地。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实际上,一个人真正吉凶祸福,除掉那些难以把握的社会历史因素,及其他种种蓦然而至的外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者平时的所作所为,所谓“自己写自己的历史”。然而,客观地分析唐代帝王陵选穴的标准,其中蕴藏着地质学、环境学、景观学等科学成分,表现了先民们对美的追求,吉的渴望。

大家知道,“因山为陵”是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十八陵中有十四陵营建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这是希图借人力所无法比拟的自然形势来抒发大唐盛世君主豪雄非凡的精神气宇,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当时,为将纯自然的巍峨山岭点化成无比庄严的帝王陵寝,便把石刻群和地面建筑按严格的布局排列成一个绝对对称、规格和谐的庞大阵容,用帝王(人)的精神去强化山(天)的气势,这就规定了唐陵大地艺术的属性。为此,作为石刻或建筑的单体则强调了造型的庄重感,而减弱了每一件作品的生动性,强调了整体效果而减弱了每一件作品的个性,强调了轮廓的简捷概括以求得在空旷原野里的远视效果,并使与山陵相和谐。这样建筑组群与陵前石刻也在雄奇质朴的自然山势的衬托下,愈益显得光彩夺目,辉映陵山。

泰陵陵园规模宏大,陵内封地38公里,为诸陵中最大者。陵区以玄宫为中心,依山势构筑陵墙,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酷似京师长安,内城四周各开一门。

朱雀门(南):位于椿林乡石道村西约500米处

玄武门(北):位于上王乡岭南村

青龙门(又称东华门):位于椿林乡石道村东约400米

白虎门(又称西华门):位于翔村乡东山怀村400米处

四门及陵墙四角分别建有门阙、角阙

地面建筑包括献殿、下宫、阙楼、陵署等,殿舍连绵,错落有致。陵区林木繁茂,苍翠荫郁,一派肃穆景象,与其他帝王陵一样,陵园设有陵台令(从五品)及主文、主乐、主辇和典事等官员。陵区还设有折冲府,负责陵区安全,封内陵户,则专门应付各级官员的祭奠活动。

原在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共八个,现仍残存六个;南门外,原有石人十对,今残存九对;华表一对,现存有残一;飞马一对,鸵鸟一对,现仍存;石马五对,现仍残存五个。

北门(玄武)外,原有石马三对,今残存二个。与其他陵不同的是,泰陵曾存列有“番酋”立像八尊,现残存东侧立像三尊。另于北门处,还残存一只小蹲虎。

泰陵侍臣(石人)雕刻反映了唐玄宗“文为汉,武用胡”的特点。

下面,重点把南门石刻向大家做一介绍。

大家知道,唐玄宗去世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接近尾声,但河南、河北的战争仍在继续,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两京破坏殆尽,军队烧杀淫乱,社会一片混乱。唐朝国力急转直下,几致覆灭,从此历史进入了中唐时代,由于陵墓石刻的产生同社会主宰者关系的直接性,它本身既反映着产生时的国力,也搏动着统治那个时代的精神力度的脉象。因此,泰陵石刻成了中唐石刻的代表。

同盛唐作品相比,中唐石刻个体变小,精神魄力在大气磅礴中渐趋平和。但此段时期石刻作品也有一定的发展,不少作品保持着很强的生气和气势。其中翼马(在陵墓中,起着联系亡灵与天界的神秘作用)体态矫健,英姿飒爽,不失为唐陵石刻艺术中的珍品;泰陵翁仲,文臣雍容华贵,武臣勇武骠捍,仍不失唐陵风韵,只是那威风凌厉的神态,仿佛要威慑某一特定的对象,不象盛唐作品中的侍臣,倨傲天下,旷达不羁。

华表:高4.06米,莲花底座,莲通佛家的“怜”有怜悯、普渡众生的意思,八棱柱身,周身线雕缠枝卷叶花纹,顶端一个石球有天赐甘露的意思。华表象征吉祥如意,华表是古代帝王接忠纳谏的象征。

天马(翼马):高3.46米,长2.73米,是传说中能飞善跑的灵兽,鲍方在“开元乐章”中写到“开元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顿首。天马衔来苜蓿花,胡人献上葡萄酒”。是说只有太平盛世,才能出现这种传播友谊的吉祥动物。

浮雕鸵鸟:刻在高1.38米,宽1.79米的石屏上。体态活跃,羽毛丰满,回首贴翼,生动自然,是唐代石刻中的珍品。鸵鸟产于非洲,唐初传入我国,正是远在一千余年前,我国同非洲人民友好往来的物证。

石马(五对)和牵马人:石马身高1.83米,身长1.89米,整个基座和马身是一块大石刻成,鬃毛密披,鞍蹬俱全,昂首前视,神态自若。牵马人身高1.61米,无头。

翁仲十对:身高3.11-3.35米,胸围2.1米,这些石刻按左文右武,分两行对面排列着。他们身穿长袍,头带高冠。文臣持圭,武将拄剑,各司其事,井然有序。同时有趣的是他们的面部表情各不相同,有的端庄严肃,有的面带微笑,给人以生意盎然的亲切之感。郭伯谐诗写道“野水空山拜墓堂,松风湿翠洒衣裳。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再往北的内城前边蹲立着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身高1.8米,长1.2米。怒目圆睁,英姿勃勃,并排蹲坐在大门两旁,给人以不可侵犯的威严之感。

在金粟山南面的山下正中,有青色大石碑一通,高3.2米,宽0.9米,上书“唐元宗泰陵”五个大字。该碑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为避清康熙帝玄烨之讳,故改“玄”为“元”。所有这些珍贵石刻,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的传统技巧,采用了圆雕和线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首先是讲究各个物体的生理特点和比例,克服了在此之前,石刻只重形似,务求雄伟而比例失调的缺点。特别是注重了写实,从而避免了人头大,马腿短,鸵鸟体肥个矮的现象,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从这些石刻艺术中可以看出,玄宗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严重的政治危机,但在文学艺术方面仍然是人才辈出,丽日中天。文学方面,有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绘画方面有吴道子、王维、李思训,雕塑方面有杨惠之等。所有这些有利因素,直接促成了泰陵石刻艺术的辉煌成就。为我国绘画雕刻艺术逐步走向写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现在研究发现,梨园师祖就是李隆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怡凡
0
本网站部分图文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网站法律顾问:陕西圣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刚庆
技术支持:渭南青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www.0913wnw.com 媒体支持:陕西网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闻热线:0913-3362222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11189号-2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6号